讲台之上,岁月之间

粉笔灰落在肩头时,像落了一层薄薄的雪。讲台下,几十双眼睛亮得像星子,映着黑板上逐渐成形的公式、诗句,或是某个历史事件的轮廓。这是教师最寻常的日常,却也是无数人青春记忆里最温暖的底色。

他们的手似乎有魔法。握着粉笔时,能把抽象的定理变成跃动的精灵,让拗口的古文长出温度;握着红笔时,又能在作业本上落下密密麻麻的批注,那些圈点勾画里,藏着“这个词用得好”的欣喜,和“这里再想想”的耐心。课上是严谨的引路人,课下却能蹲下身,听学生讲藏在书包里的秘密——被欺负的委屈,考砸后的沮丧,或是偷偷藏起的梦想。

教师的时间总被切成碎片。清晨的早读课上,他们是最早站在走廊里的身影;深夜的办公室里,台灯下摊开的备课本还带着余温。他们记得每个学生的生日,却常常忘了自己孩子的家长会;能精准说出某道题的易错点,却总在转身时忘记下节课要带的U盘。那些被“老师”这个称呼占据的岁月里,他们把自己的知识、精力,甚至喜怒哀乐,都揉进了学生的成长里。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或许太重,但他们确实在做着最柔软的事。当曾经调皮的学生发来一句“老师,我现在懂事了”,当毕业多年的孩子带着录取通知书回来报喜,当街头偶遇时那句带着敬意的“老师好”,那些被备课、批改、谈话填满的日子,便有了最清晰的意义。

讲台不过三尺,却能装下万千世界;岁月流转往复,总有人守在这里,把光亮递给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或许平凡,却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里,悄悄改变着世界的模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