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中度过的,但平凡中有不同,这个不同,表现在言行上,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听其说,还要观其行,我以为细微之处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素养、品行及所受的家教如何。
曾经有两次考试,我在给学生发试卷时,一个考场四十名学生,三十九名学生都是漠然处之,唯独第一排最里边一名女生,当我把试卷递给她时,她已提前伸出双手,远远的来接,嘴里还轻轻说声“谢谢老师”,一个动作,一句话,我竟瞬间被感动,心里翻江倒海,颇不平静。这些学生都是农家子弟呀!他们的素养、家教霎时高低立现,为这位女生的父母点赞;我不由得多看了那女学生几眼,文文静静,坐在那里像一滴水,两次,她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虽然现在我已想不起她的模样,但她的举动一直在我心里,那声音一直响在我耳畔。暂不考虑成绩吧!有何意义呢?她的行为举止,足于超过那些所谓学习“尖子生”,她有如此素养,也许就是真正的尖子生。
我又想起,在我所教班级,期中考试过后,部分奖品在教室由班主任发给学生,我在按名单读着学生的姓名,让他们到讲台上领奖,当我恭恭敬敬双手把奖状递过去时,学生却一只手闪电似的夺了过去,我是一声嘘唏,却又没办法,只好带着不满的语气,脸上堆着笑容,调侃说到:我都是双手拿着奖状,你们学生是怎样的?说过之后,后面的学生倒也学的快,伸出双手来接奖状。
时隔半年,又一次发奖时,原来的事又再次重演。我真是感慨万分,这就是现在的学生,上次领奖是半年前,他们现在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因为根本就没养成习惯,没礼貌没规矩倒是他们的习惯。
以上是大多数家庭的写照,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我是看在眼里,叹在嘴里,深感无能为力,即使天天跟他们在一起,想影响他们的行为简直难上加难。
这些孩子的父母我是基本了解的,是属于文化底层的,而属于有文化阶层呢?
我过去的一个女同事,姓薄,儿子叫原波,她能跟别人开玩笑,别人却不能跟她开玩笑,你说的不合她的口味,她会跟你红脸的。
她对儿子的教育我很不认同,有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清楚,尽管已过去二十五六年。她的儿子吃黄瓜,只吃里面的瓤,用刀把一根黄瓜一切为二,用勺子把儿把瓤掏走,剩下的就都扔掉了,我看到后,觉得太可惜,觉得她的教育方法不对。
第二件事,我那时还很年轻,不到三十岁,很愿意跟小孩子玩儿。冬天,我跟原波在一块玩儿,我把手伸进原波的后脖颈,就是开玩笑的用手让他感觉到凉,这一动作正好被薄看到了,她马上就把我的手拨到一边,她的意思我明白,怕我冰到她孩子。
这两件事,我对她的看法基本形成。后来,她儿子上初三时发生的一件事,足以证明她在教育上的失败。
那时,她已调到另一学校去,因离得不远,只是她先去上课,她儿子还在原学校。我们是所走读、寄宿混合学校,我俩都住在学校,那一晚,她不在学校,只有原波一个人住在他妈的办公室。
升入初三后,我们的教室在一楼,由于窗户是过去那种钢窗,时间一长,把手、开关损坏,便扣不住。新学年开学不久,天气还非常热,学生跟我汇报,说咱们班每天晚上都丢东西,我听后也觉诧异、苦恼,但几名学生却信心百倍地说:老师,甭怕,我们晚上就睡在教室里,如果有人进来偷东西,我们准能把他逮住;其中一个学生还说:我们准备了墨水,即使他跑时我们追不上他,用墨水砸过去,他身上的墨水就是做小偷的证据。我对他们的办法大加赞赏,鼓励他们依计而行。
就在那天晚上,还不到11点钟,我正在看书,还没睡,有人敲门,且非常急促,还能感受到其中的兴奋。老师,我们逮到小偷了,您快起来吧!我一听,非常高兴,急忙出门跟着学生走到校园的升旗台前,那里已有几名我班的学生,还有一个学生,尽管是夜晚,但就着校园的灯光能看出那人脸上及身上都是黑乎乎的,我猜那肯定是墨水。在我之前,看门的路老师已在那了,他原是老师,因年龄大了,不再任课,现在的职责是门岗,他听到学生的吵闹声就过来了。当时学生们都很气愤,想把那人痛打一顿,而这时,路老师却一直去护着那人,有人告诉我说那是老师的儿子,我听了后,简直不能容忍,知道就是原波,在学校住的除他之外还有谁?真想让学生把他打一顿,又一想,还是算了,毕竟是同事嘛!不能有过激的行为,因此,我就制止了学生,让他们消消气,先回去睡觉,事情随后再说。
这件事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也没让他赔偿,我跟学生说,反正就是几只笔,几个本,不值钱的,他是老师的儿子,给他个面子吧!学生们都是很明礼,没说什么。
后来,薄见我之后,说了句: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我能说什么呢!应一声就过去了。她丈夫是个科长,后因经济问题犯罪坐牢,她儿子的教育跟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现在过去这么多年,回想起来,真是值得反思!素养真的跟文化没多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