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顾名思义就是探讨人的学科,关于人我们有太多的疑惑了,这已不是哲学所能解决了的问题了,它需要有更专业的一门学科来研究,于是人类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了,一开始我们称它为哲学人类学。哲学人类学之所以会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博尔诺夫认为有三个原因非常重要。这三个原因是:
1、过去把人定义为有理智的动物,然而近一个半世纪以来,理智作为人的出色的本质特征,其地位却发生了动摇。2、其次,从近代历史来看,认识问题一直是整个哲学的焦点。3、这就已经触及到了第二个原因:近几十年来,各种科学揭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令人惊讶不已的新知识,以致人们对许多传统观念产生了疑问,使人无所适从。有这三个原因我们便不难看出整个哲学人类学产生的背景,从此人们开始追问和探寻人的本质了。
随后便产生了舍累尔与普勒斯纳的哲学人类学,虽然他们各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点他们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都认为人的本质可以通过把人纳入到动物全面的发展阶段中去加以认识。人们开始从人和动物的区别来探讨人的本质问题,这之后关于人的研究就再也没有停止过。
接下来博尔诺夫通过哲学人类学的三个普遍原则,就其哲学人类学在教育学方面的应用上进行了进一步说明。开始进入人类学是如何影响到教育学的。这三个原则分别是,人类学的还原原则,工具原则,人类学对个别现象的解释。很明显我们在说这三个原则的时候是不能单独分开来看的,关于这一点博尔诺夫一开始就说的非常明白。关于这三个原则认证读下来一点都不难理解,在这里我想就其从整体上或者说片面的归纳一下,我关于这三个原则的认识。
我们先来看下还原原则,顾名思义那就是把问题还原到更本源的层面来进行研究,说到人就是,我们不能在从人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来考察人,而是从人和首先由其创造的世界之间的关系考察人,从而用动态的考察代替了静态的考察。这就是一种还原原则。当然人类学的还原原则并不是单纯的回归,它并不意味着倒退,它是把交替出现的具体文化回归到人类的起源中去。还原本身并触及丰富现象的某些方面,但却尝试使一定现象在人的生活中所起的原始作用反映出来,并从已说明的结构关系中重新获得在人类学上可以表述的意义。
关于工具原则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看出些端倪来,“通过这种认识,可以看到只有在长期观察教育实践中才能看到的各个方面……然而,教育学并不是哲学系统的结构中的分支,而是一种工具,一种非它莫属的媒介。”
关于第三条其实就是从现象上来理解人的问题,文中举了关于恐惧的例子很有意思,恐惧并不是偶然产生的缺陷,并不是人在某个时候沾上而应当尽可能摆脱的一种缺陷,而是人的完美性的表现,因为人只有在恐惧的袭击下才会从其漫不经心的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并明白自己的真正存在。有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理解所谓的对个别现象的解释是怎么回事了。接着博尔诺夫又说,把日常琐事与真正的存在尖锐地对立起来。按照这种认识。看来只有同关于人的日常存在的偶发观念彻底决裂才能找到真正了解人的途径。这就告诉我们想真正了解人,不能抱有偶发观念,要时刻具有整体精神。
最后作者在背景介绍完成后单独又对自己的探讨做了概括性说明,博尔诺夫说,本文涉及的不再是教育学的某种辅助科学,也不是教育学的补充性分支学科,而是想从人类学角度出发重新说明整个教育学的一种尝试。博尔诺夫的这些话几乎就可以把他的探讨倾向及重点进行定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