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我在一个亲子教育讲座的分享)
大家好!今晚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亲子沟通的“三字经”。
01
为什么会想到跟大家分享亲子沟通主题呢?
原因有二:
第一,学生方面的反映。
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告诉我有时真的不想回家,原因是爸爸妈妈关心的只是成绩,一回到家要么问“你考了多少分”?要么说“你看别人家的谁谁总是考第一”。除了说学习还是说学习,听了就烦。
第二,家长方面的反馈。
家长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余老师,我家孩子不听我的,只听你说。”
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位家长提起他家儿子在学校特别爱讲话,家长反应非常惊讶:“不会吧,我儿子一回来就关门呆在自己房间,一天和我们都没说几句话”。
诸如此类的状况引起了我的思考,家长和孩子之间如何沟通才有效呢?
02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个人认为:有效的亲子沟通只要三个字——“心”,“听”,“说”。
首先是“心” , 此心为同理心。
何为“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技能。
当孩子因为打针叫痛并且大声哭了,你会怎么做?
有家长可能这样安抚孩子:“不哭不哭,宝宝是个勇敢的孩子。”也有家长会不耐烦地说:“有什么好哭的,有那么痛吗?”孩子听了却越哭越大声。
我会怎么做?
我会对宝宝说:“哦,妈妈知道宝宝有点痛,打针是会有点痛,想哭就哭一会。等你不想哭了就不哭。总之妈妈陪着你。”女儿很多时候的表现真的就是只哭了一会。
因为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到女儿的内心感受(打针会有痛),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她,让她感受到妈妈对她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她就不会通过哭闹去寻求安全感。
其次是“听”,要用心听。
(此心指的是“同理心”)
角色扮演练习:两人为一组,轮流扮演家长和孩子,分享你的感受。
情景1:
假设有一天你的孩子放学回来兴高采烈的跟你说: “妈妈,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这次考试成绩进步了。”
妈妈1:“有什么好开心的,一次考试成绩进步而已。别骄傲。”
情景2:
“妈妈,我今天很开心,因为我这次考试成绩进步了。”
妈妈2 :“你很开心,因为你这次考试成绩进步了。”
当你扮演孩子的时候,你喜欢听到哪个妈妈说的话?为什么?
很明显,第二个妈妈用同理心倾听出孩子的感受:“很开心”,倾听的事实是:“考试成绩进步了”。
如果你让孩子体会到妈妈能快乐ta的快乐,孩子就会有想跟你分享更多的欲望。(不信?你尽管试试。)
也就是说利用“同理心”,你就能倾听出孩子所说的事实和孩子想表达的内心感受,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亲子关系会更亲密。
最后是“说”,要正面说。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我说:“不要想篮球,不要想篮球,不要想篮球。”
睁开眼睛,请你告诉我,你想到的是什么?(互动结果表示,大部分想到的恰是篮球。)
再来一个互动。
“宝贝,别跑那么快!”
“不要吵!”
“不要看电视!”
曾说过以上句子的请举手,并回想一下你说了这些句子后情景发生变化了吗?
反面说有效果吗?没有!
因此,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正面说,孩子就更容易明白你想表达的意思。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在这只能跟大家分享我个人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叫做“我句式”。
“我句式”模型:
1. 当我看到/注意到___________。(客观描述事实)
2. 我感到___________。(客观表达你的感受)
3. 因为我___________。(说明导致你感受的原因)
当我看到女儿玩IPAD置作业不理时,以前的我会这样愤怒地表达: “就只会玩IPAD,你就不能好好学习吗”?结果大家可想而知。
父母也是人,有愤怒的情绪是正常的,那如何表达愤怒才不会伤害到孩子?
我个人认为:在亲子教育中,任何能够造成恨意的方式都必须避免,任何能够产生自尊的方式都必须加强。
现在的我会使用“我句式”:
“当我看到你玩IPAD置作业不理, 我感到很生气, 因为我觉得你没有认真对待作业.”女儿给我的反馈是:“明白,我玩5分钟,然后写作业,可以不?”
我觉得使用“我句式”,对事不对人,没有评判,没有人身攻击,有三大好处:
第一个好处:孩子明白妈妈生气是因为她的行为(玩iPad),不是因为她本人。
第二个好处:我诚实地表达出我的感受,让孩子理解我的感受,容易接受我的建议。
第三个好处:孩子从大人身上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表达自己感受或倾听他人感受,都是有效沟通的好开端!
利用同理心去倾听和正面说,亲子沟通会更有效!
我的分享到此完毕,感谢各位的聆听,敬请指教。
我是快乐宝妈、高级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专注亲子教育、沟通和个人成长。我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是为了成为更快乐的妈妈、零批评教师和更好的自己。
点赞是鼓励,打赏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