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回婆婆家过年那几天几乎天天给妈妈春梅打个电话,毕竟这是人生中第一次和爸妈分开。
初二晚上电话照理打进来春梅觉得女儿嗓子有点哑,关切问道:“咋回事?感冒了?”
“没有感冒,是犟嘴累的。”小雨沙哑着嗓子调侃。
“好样的,加油!”春梅夸张的语气传到了小雨婆婆李淑芬耳朵里。
“哎,亲家,老同学别误会呀,是这样的……”李淑芬详细地叙述了初一上午一家人逛街的细节,重点陈述了买小饰品时小雨不还价,李淑芬拦腰砍的小插曲。
“我养的闺女啥脾气我最清楚。”电话那头的春梅笑呵呵地自嘲。
“你们这样相处真好。”小雨有点羡慕婆婆和妈妈的关系。
“你妈向来爱憎分明。”李淑芬幽幽道。
小雨的老公张浩不明就里看着妈妈和媳妇的表情,有点懵。
01
1994年金秋,小雨和张浩从不同的方向来到了南方那所重点大学,而且小雨竟然选择了女生很少的软件专业,整个年级段只有23名女生,她是班里仅有的四个女生中的一个。
校园很大,新生宿舍楼在东校区而教学楼却在西校区,学生大部分骑自行车上课,小雨花350元从学长手里购买了一辆二手小摩托。一米七五的身高穿着一套米色长裙,那种飘逸的感觉真的很拉风。
上课、参加社团、社交是普遍新生的生活,小雨也不例外,她参加了心理协会社团,同时参加的还有轮滑社,上大学之前的这些爱好终于有了施展的平台。
张浩相对安静一些,尽管考上了这所重点大学,但是他有自己的追求计划毕业后考研,自然对功课、对成绩比较在乎。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过完了轻松快乐的大一生活,迎来了专业课比较繁重的大二阶段,自然不自然地小雨和张浩彼此有了好感。
整个大学期间,小雨和张浩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忙碌着、享受着,不知不觉间就度过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张浩顺利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而小雨则在读书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等待着张浩读研结束。
研二的十一小长假,张浩的父母邀请小雨来家里做客,小雨征求妈妈的意见时妈妈给出了建议:“几门两个交往那么长时间了,去他家做客就以客人的身份,礼物不需要太贵重,更不需要表现勤快,做好客人的本分就好。”
02
张浩的父母亲自接站热情款待,平时只要张浩在家洗碗就是他的事,第一顿饭吃完张浩还像往常那样要洗碗,妈妈哪肯让儿子进厨房!
假期里张浩的爸妈都休息,他们一行几个人到附近的景点走走看看,聊天吃饭,随意而自然。而且张妈妈妈还给他们两个吃了定心丸:“要是以后回到这里发展,房子早就买好了。”
“这是真的来做客吗?”小雨心里一阵阵嘀咕。
晚上,张浩的好朋友刚好也回来过假期,几个人聚在游戏厅组队嗨了一把,而小雨打游戏的水平真的不亚于一帮男同学。
私下里张浩同学调侃:“你女朋友是你的好搭档,不用担心没有共同语言的。”
“那是,我们同一个专业出身,同学圈子大致相同。”张浩语气里都是掩饰不住的自豪。
“这么强大的女朋友,哥们有压力吧!”同学忍不住调侃。
“压力不至于,但是咱也不好意思落后。”张浩幽幽道,“要不费心吧唧读研干嘛!”
小雨听从了妈妈的建议“第一次做客不宜久留”,第二天晚上就要动身回工作地了。
午饭后张浩爸爸拿出当兵时收集的一些宝贝还有那些影集给小雨看,每一件宝贝都有一个小故事。
这时候张浩妈妈拿着一个大红包塞给小雨:“以前都是千里挑一,现在是万里挑一。”
厚厚的红包让小雨有点为难赶忙推迟:“阿姨,我不要,我不要……”
让小雨没有想到的是张浩爸爸神补刀:“等会送他们两个去车站的路上把戒指买了。”
这会小雨听出张浩爸妈的意思了,赶忙解释:“张浩还在读书,不用不用。”
原以为张浩会过来帮自己打圆场,可是此时的张浩忙着整理影集,小雨内心嘀咕:“张浩这个猪也不过来给我帮忙。”
收拾行李的时候,小雨低声问张浩:“你妈给我发这么大的红包,你咋不帮我拦着?”
“我也不知道我妈给你那么大的红包。”张浩一脸无辜。
03
返程的路上,小雨和妈妈私聊:“他妈给我一个大红包。”
“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一万一,寓意万里挑一,在有些地方叫见面礼,表示认可。”妈妈以过来人的语气给女儿科普常识。
小雨又把张浩爸爸建议买戒指的事和他妈带了很多礼物的事分享出来:“感觉不是第一次登门拜访,而是要结婚的感觉。”
“哈哈!”妈妈继续调侃,“那是他爸妈把你当准儿媳看了。”
小雨的心里既甜蜜又帐然若失:“这哪跟哪呀?”
不管接受不接受,春节的时候小雨带着张浩回家看望父母了,同样得到了家人们的热情款待。
妈妈给张浩一个寓意深刻的红包:“也不知道给你买个什么,你自己买吧!”其实,棉衣、棉裤、足球袜早就准备好了。
当天晚上小雨的叔叔安排了饭局,叔叔婶婶和张浩聊了很多,小雨父母不方便问的话叔叔婶婶代劳了。
除夕夜一大家子人聚集在小雨奶奶家守夜,张浩和小雨在卧室陪着奶奶聊天,奶奶的红包也不曾缺席,事后奶奶十分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多半不喜欢和老人说话,小伙子能陪在我身边聊天,修养够好。”
有限的假期里,小雨带着张浩滑雪、滑冰、吃烤肉,尽可能领略大西北独特的风景。
返回的时候,小雨爸妈亲自送他们两个去车站,进站的时候,小雨爸爸又塞给张浩一个红包:“路上花。”没有虚头巴脑。
返程列车上,张浩无限感慨:“没有想到我有这么高的待遇。”
“说什么呢?还不是看我的面子!”小雨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04
转眼之间张浩读研结束,也在这个城市找了工作,而且小雨和张浩的感情越来越稳定,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张浩的父母通过小雨转达了她们的意思:“十一我们准备登门拜访。”
而小雨父母反馈回的想法很贴心:“我们这里太远不方便,要不然我们抽个时间在孩子们的工作地聚聚就好。”
各自的孩子和各自的父母沟通时间,无奈十一的时候双方父母都订好了车票,临行前的下午小雨父母那边取消了航班(特殊原因),只好重新约到春节再见面。
小雨提前给爸妈订票到了工作地,陪着爸妈过除夕顺便在周边走走看看;而张浩则回家过年再陪着父母到工作地聚合。
大年初三张浩在提前订好的酒店给爸妈安顿好行李就陪着爸妈去了餐厅,小雨和爸妈已经在包间里等待了。
刚进门张浩和小雨各自介绍爸妈给对方,有那么一瞬间小雨妈妈定定地看着张浩的妈妈,而张浩妈妈被看得不好意思只好礼貌地打招呼:“让你们久等了,不好意思。”
“你是……”小雨妈妈有点不确定试探着叫了一声,“李淑芬?”
“啊?”张浩妈妈有点吃惊,“我儿子不会把我的名字告诉未来岳母吧?”
李淑芬愣愣神仿佛迷雾中走出来一般,定定看着小雨妈妈:“你,你不会是春梅吧?”
“不是我还会是谁?”小雨妈妈忍不住笑了,又满脸疑惑地问,“你不是在县城毛纺厂吗,怎么去了青岛?”
“说来话长,你毕业怎么没有回家乡工作,怎么去了那么远的地方?”李淑芬依然一脸疑问。
“快坐下,咱们慢慢说。”春梅这才反应过来招呼大家坐下。
一直紧绷着深情的两位爸爸才坐了下来,小雨和张浩小声嘀咕:“原来两位妈妈认识呀!”
05
本来是郑重的双方父母见面场合竟然成了两位妈妈叙旧的绝佳地,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两位爸爸聊着工作上的事,妈妈们则手舞足蹈回忆往事,小雨和张浩只能给爸爸妈妈们服务,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原来春梅读师范的时候,原则上毕业后必须回到生源地工作,而她在校时认识了西部来师范进修的老师,被他眼里的西部美景感染着,毕业后追随爱情去了西部,这位进修的老师就成了小雨的爸爸。
李淑芬去青岛定居的原因也有一番波折,她城镇户口,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县毛纺厂工作,有一次到同事家做客刚好遇到同事的哥哥张俊生探亲,就这样和他有了交集。
当时张俊生在读军校假期里抽空回家探亲,和李淑芬认识后彼此都有好感,最后走在一起。张浩三岁的时候李淑芬带着儿子随军,后来转业到青岛工作。
李淑芬还是学生时代的性格,赶忙招呼张俊生:“看,这是我们班的才女,学习好,能力强,曾经班里的组织委员。”
张俊生是高他们两届的学哥,本校的点点滴滴还是有一点记忆的,偶尔接上一句往事的回忆。
看着他们聊得开心,有点失落的倒是小雨的爸爸,支护:“巧合,缘分。”
“这哪是双方父母第一次见面,简直是老朋友聚会。”小雨和张浩调侃。
“我们以后就是同学会的延续,妈妈是同学,咱俩又是一个班级……”张浩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双方父母才把两个孩子的婚事敲定:十一在青岛给孩子们办婚礼。
虽然李淑芬和春梅提前沟通好:“到时候你们两个过来参加婚礼就行,我这边该准备的都准备好,那么远不方便。”
春梅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手上可没有闲下来,不但让女儿购买一对旅行箱,好贴心地给女儿准备了床上用品:谁能理解老母亲的心?
早就说好不要彩礼,只要两个孩子过得好那才是真的好,可是春梅到达青岛的接风宴上,李淑芬和老公还是把一个红包箱摆在了桌面上:“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不过是左口袋到右口袋,最后还是到了两个年轻人的口袋里。”春梅笑笑,“咱们辛苦半生还不是为了孩子们。”
婚礼整个流程都是李淑芬和老公操办的,两个孩子跟着父母走个流程而已,一切都皆大欢喜。
热闹过去了,一切归于平静,分别的日子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
送别时,李淑芬宽慰:“咱们家近短假期就回家里来,长假期回家看望你爸妈,咱们平时也多联系。”
“孩子们比较忙,我俩假期多有时间就去看看孩子们,免得孩子们来回奔波。”春梅理解女儿每次回家的辛苦劳顿,宁愿自己奔赴也不愿孩子太辛苦。
06
日子不经意间从指缝流过,转眼又到了寒假期间,应女儿女婿的邀请春梅和老公春节前就到了孩子们的工作地,给孩子们做可口的饭菜,顺便在这个城市走走看看。
放年假的时候,小雨建议:“要不我留下来陪你们过年,让张浩回家陪他父母过年。”
“那不行,你们两个已经陪伴我俩这么长时间了,春节那几天回去陪陪公婆吧。”小雨爸爸说了自己的想法。
小雨和张浩知道爸妈不缺钱,给爸爸买了一款智能手表当新年礼物,送给妈妈的是一套书籍。
回到青岛,小雨和张浩给爸爸买一条高档烟,而给妈妈的是一个吊坠。
大年初一小雨和张浩陪着爸妈去逛年集,小雨看上了两件陶瓷工艺品,店主要320元,小雨砍价到260元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张俊生不擅长讨价还价他等着支付就好。
李淑芬觉得200元就能成交,带着小雨和张浩走出店门让张俊生付款,可是小雨觉得过意不去非要支付230元,这让李淑芬有点无语。
也许李淑芬没有想到看着温柔的小雨性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倔强,不免多说了两句。
而小雨的性格是不轻易屈服,认定的事就要做。
李淑芬只有摇头的份,也不多说什么,日子平静地过了几天。
没想到小雨和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小雨故意调侃:“我的嗓子哑是犟嘴犟的。”
李淑芬担心春梅误会赶忙接过电话解释,春梅怎么会怪罪呢?自己养的孩子性格怎么样门清,再说也不会故意挑起矛盾。
也许刚恋爱的时候小雨和张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两个妈妈原来竟然是同学,不过是各自离开家乡生活在不同的城市而已。一切是那么有缘分,一切又那么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