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改变
第八节
情感触发原理:如何让改变自然发生?
经常有人说: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来分析分析其中的道理……
我们常说:让改变发生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两个词的顺序是很有讲究的,我们既容易被焦虑、恐惧这样的消极情感触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这样的积极情感触动。
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的发生。
如果我们是被迫发生改变,那么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1.比如说别人每天学习12个小时,我们也逼迫自己每天必须学够12个小时,甚至更长,但最终我们会感觉疲惫不堪,无法坚持且学习效率不高,与其说是在学习,倒不如说是在表演努力学习的行为艺术。所以想要变的更好,请好好善待我们自己,状态好就学习,状态不好就要适当放空自己。
2.逼迫自己干违心的事会产生恶性循环。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比如:吸烟、乱吃东西、拖延,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
现在,内疚和自责增加了你的焦虑和压力,那你会用什么办法处理它们呢?当然还是吸烟、乱吃东西、拖延这些老方法了。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这就陷入 “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
3.想要变的更好我们要学会爱我们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坚信自己会一点点变好,不再逼迫自己,按照自己的节凑慢慢改变。
讲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孩总是在跟同期进来的同事做比较,总是觉得同事很聪明,而自己很差。她经常会跟自己说:“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你要混到什么时候?别再堕落了!”为此她很苦恼,去找心理咨询师咨询。
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她想起了她小时候的经历。她是在机关大院里长大的。同龄的还有另外两个小女孩,都很漂亮乖巧,而她觉得自己长得一般。
这三个孩子的妈妈,经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孩子。妈妈们是在暗暗较劲,而她的妈妈,又是一个好胜心很重的人。
每周六,她们三个人都会去一个地方,跟着一个老师学弹钢琴,三个妈妈则在旁边对她们品头论足。
有一天,她的琴没弹好,错了好几个音,妈妈非常生气。
以前,都是妈妈骑自行车接送她,那天天很冷,妈妈把她从自行车后座放下来,自己骑着自行车往前走,她就在后面一边哭,一边追。
她说:“从那以后,我就特别害怕去学钢琴。每次去那边,我都觉得,这三个妈妈就像三个将军在那边指挥坐镇。我们像是三个小兵,在前面战战兢兢地奋力杀敌。”
咨询师问她:“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如果你是自己的妈妈,你会让自己参与这样的战争吗?”
她说:“我绝对不会。”
咨询师说:“可是你现在就在让自己参加啊,只不过战场不一样了而已。”
她沉默了。
从那以后,每次遇到想跟同事比较的时候,她都会跟自己说:不要再参加这个愚蠢的战争了。
从此她心里多了一样东西:对自己的爱和怜悯。她知道了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自我谴责,也知道这并不是她想要的自我谴责。这是她妈妈的需要,不是她的需要。
所以,你对自己还好吗?想起自己的时候,你是带着厌恶和憎恨,还是带着爱、同情和期待呢?
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自我折磨,也许,你就应该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战争了。就像一个士兵终究要解甲归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