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儿子买了一袋气球,是那种小丑表演用的那种长长的气球。用充气筒充满后一松手,就会一飞冲天。好玩又刺激,把儿子逗得哈哈大笑。
有的气球在充满后。就变得很松弛,可以继续第2次第3次的打气。有的气球则从刚开始就很厚实很紧绷,还没有充一点点的气就开始爆了。
这让我想到了哈佛大学用11年的时间研究得出的结果。研究发现,父母的语言暴力直接影响孩子大脑结构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海马体的萎缩,会损伤孩子的智力和记忆力,而且这些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而父母越轻声耐心包容孩子的脾气,这样的小孩反而给他发展坏情绪以外的积极情绪。
这不仅让我想到了备受争议的中国籍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她在面对媒体时回复所面临国籍的争议,那种落落大方的回应,说我不是人民币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有一些人把这个归因于在美国教育下长大,所以她很自信,但是我觉得得益于她背后的第一任老师——妈妈谷燕。
从网络流行的一些视频上来看,谷燕和家人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夸奖孩子,笑脸相迎,还有她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说我不要爱玲做完人,因为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可以体现出他对孩子有无限包容教育观,并且让孩子从小就尝试各种爱好并加以引导,并没有强逼着孩子去学习各种兴趣班,这与轰动一时的华人妈妈虎妈截然不同。因为谷燕年轻的时候喜欢滑雪,她便引导女儿,让女儿陪伴她一起滑雪,后来女儿把这项运动做成功了,她反而感谢女儿说:“是我喜欢滑雪,爱玲能陪着我滑,让我觉得很感恩。”
还有两个镜头是在女儿生病时和面临女儿受伤时的反应,谷爱玲在一次世界排名重要的比赛前一天晚上发烧,嗓子痛,抱着妈妈不断的崩溃哭闹的时候,妈妈的语气和态度非常的平静,把女儿哄睡后,她则到医院去开药,全程的淡定,让我看到一位妈妈的包容。第2个镜头是在女儿准备世界奥林匹克锦标赛的时候,从滑道上摔下来,当时直接就失忆,估计是脑震荡,女儿痛哭起来说这是在哪里?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只见她一边摸着女儿的头一边淡定的说:“我们在北京,你忘啦,我们要准备奥运会。没事。”然后让教练带着女儿走下来。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在镜头面前不真实,但是装或不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当孩子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一位母亲最真实的反应,这恐怕是努力掩饰也装不来的,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位淡定,有松弛感的妈妈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
但松弛感不是说不管不问,放任孩子。谷燕在精神支持方面,给孩子的绝对是一位松弛而有爱的母亲。她隔着窗户看女儿在树上吊来吊去,笑脸盈盈的说上房揭瓦。在学习方面,暑假给她送到北京黄庄中国最有名的卷王补习班之一,在那里疯狂地卷孩子的学习,并且在送往训练滑雪场地的车上时间,抓住有效的每一分每一秒也要学习。她女儿是这样评价他的妈妈,每个小孩儿都觉得自己的妈最好,但我真的觉得我的妈是最好的妈,我妈比别的妈会做的事都多。
有人说谷燕作为一名优秀的女性,北京大学本科斯坦福硕士。1993年在华尔街最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供职时,开创了中国金融界在美国华尔街成功的进行商业贷款的先例,早就已经实行了财富自由。每年千万的收入,如果这样且收入给我,我也能做到松弛。但愿我说未必!
因为我们看谷燕的婚姻和历史,她40多岁才有了谷爱凌,而且她是一位单亲妈妈是自己把孩子带大,并且有年迈的父母。虽然她有钱,但是如果她的心态不好,不接受自己婚姻的不完美,活在对孩子无限的愧疚和自责之中,我觉得孩子未必会在一个快乐的教育背景下长大。
有钱的富豪名媛多了,仅大众熟知的具有畅销书作者《虎妈战歌》中的虎妈,前默多克之妻邓文迪,赌王四太梁安琪,当然他们的孩子也同样的优秀,但是在我看来,如谷爱凌般松弛的感觉却不多。
目前很多人都在卷精英教育,大家公认的精英教育是最终考上哈佛,耶鲁林斯顿,斯坦福和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然后拿上顶级的世界律师事务所,医院,投资银行的offer才算是人生赢家。但动辄几百万到孩子上名校的几千万的费用却使普通人望而却步,仿佛马术,高尔夫,击剑,才是精英教育的顶级运动,普通人只能望钱生叹,仿佛应了那句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却无法改变我的阶层,让人无比的绝望。
但事实考上名校的精英教育和年薪百万,真的就会让人幸福吗?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清华谷歌杀妻案,令人震惊,从网络上看到嫌疑人父亲的满头白发,不禁为这两个家庭感到惋惜和心痛,想必两位青年的成功是父母竭尽所有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心血培养出来的佼佼者,却在最青春和期望的年华,以这样惨痛而本可以合理解决的结局收尾,实在是令人惋惜。有人说,因女方太优秀,男方是完美主义者,不接受自己婚姻的失败,所以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也有人说因为女方性格的原因,逼着男方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动手。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只看到自己学习上的优点,在性格上有软肋和缺陷,却不去正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无法接受失败,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又何尝不是一种残缺?如果一帆风顺还好,如果遇到人生的挫折,无法接受为了维持表面的成功,那便会是惨烈的结局。
最近又看到普林斯顿的韩国学生Quon在社交媒体上说学校的名气没有任何意义。他十分疲惫地说要慎重选择学校。在这个学校感到抑郁,不是因为课业难也不是因为压分。因为这里有毒并且奇怪的氛围,他对这里的人失去信任。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功利者,他见证身边的朋友变坏,还有一些变得有心理问题,他说所谓的校名校,并不就一定是好的,他说你要选择一个有校魂的学校,一个三观正,要更在意学校氛围和人文环境。学校的排名并不重要,精神健康要重要的多。并恳求一些家长,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就别再为了面子卷,别在申请学校上跟孩子火上浇油。并列举了一些同样耳熟能详的名校“奇怪之处”,而下面的评论更是一边倒的赞同和举例证明。
这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当然作为万千老百姓普通家庭背景下的一份子,我没有能力给我孩子动辄几百万的精英教育。
但是我有学习的能力,上帝给了我一双眼睛,一双手,一双耳朵,可以让我去看书,去搜索去学习成功的妈妈,成功的家庭,成功的夫妻关系,是如何带领孩子正确的影响。就像一本书中所说,我们很多人没有资源,也没有金钱去见到所谓的名人,但是我们可以去读他们的书,因为他们的书就是他们的说法,我们可以近距离的与他们接触。
就如很多人所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短期比的是智力,中期比的是体力,长期比的是毅力。当然也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就有人生在罗马。我觉得人生不公平但也公平,它给了我们同等的时间,有人在25岁的时候就功成名就,也有人在60岁的时候才大器晚成。有人在25岁的时候香消玉殒,也有人在80岁的时候安享而终。我们看到过很多连初中也没毕业的人,却靠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年入千万。也看到名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看到没有双腿或四肢的残疾人,在奥运赛道上拿到冠军或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多人的激励。也看到四肢和智力健全的普通人碌碌无为,怨天尤人。
人生是一道选择题,不是一开始就定了答案的判断题,否则接下来几十年的人生将毫无意义。你可以这样活,也可以那样活,但我选择更松弛的活,放下攀比,照着自己的轨道脚踏实地,给自己更多爱,给伴侣更多的爱,给孩子更多的爱,爱人如养花,相信在这样爱而松弛的氛围里面,我们都一定灿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