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书评里说,《自我成长的力量》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我表示很赞同,继续读下去还是每一章都有新的启发。今天写写我自己关于对错的看法,这一章的标题叫做《并不是做错了才要去道歉》。
他给了一个点叫做:
我认错,我做错了,下次我要改,这是三件事。
在我的认知里,这一直是一件事。大概就像,以前我以为,相爱的人就会在一起,后来发现,相爱、合适、在一起,这是三回事。这里应该是同理可得吧。
其实之前一直没有具体意识到自己关于对错的观念,今天看到,才知道在我的认知里,这三件事是同等的。我骨子里也是个挺倔的人吧,不是自己的错,是极不愿意低头认错的,就算认了,也是极不情愿的,或者,自己内心窝着火。
不过又觉得也没那么绝对,恋爱时,我好像认错的时候并不少,比如准备辩论赛回去晚的时候,比如做了他不希望我做的事情时,有时候也确实是自己出尔反尔,食言了。说到这里,好像在我和他之间,我们都默认,认错了下次就应该改,我觉得他想分手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我一直改不掉一些事情吧。但如果再往前捋的话,他不希望我做的事情,其实有些我是喜欢的,或者在我这里无所谓,没有那么不可触碰的。这点算是两个人的分歧吧,我不应该把自己能不能、应不应该做的决定权交到他手上。
但总的来说,我是个看重对错的人,看重规则、纪律,这点在之前没当班长之前以及当班长过程中是有体现的。其实,这样确实很累,尤其是做班长的时候,既然你要求或者说希望同学们能遵守纪律,那么你就要做好表率,在同学们面前又要铁面无私,公平公正。我一度因为这一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太冷酷无情了。
高中后来也有慢慢在调整,觉得有时候一点小小的破坏规则,也无伤大雅。不过这里有“度”的问题,这也是比较难把握的一点吧。而且,我一直觉得,松下来后再紧就比较费劲。
我还一度看不上处事圆滑的人,有一次,这个词脱口而出,好像对一个朋友造成了伤害,事后一直觉得很抱歉。其实,圆滑也可以换个词,叫“妥帖”,换一种方式,把事情处理好,本质是不变的。
如果往回追溯的话,我觉得自己对于“对错”的这种执念,是因为小时候,很多应该分清对错的事情,被父母用一句“你是姐姐,你弟是小的,你让着他一点。”给一笔带过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女孩一直需要的是一句:“你是对的。”其实,如果能得到这句话,让着弟弟这件事,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了。
这种对于”对错”的执念,让我一直守着很多规条,嫉恶如仇,大学里做了一年班长,在辩论队做队长,在看待一些人的时候,常常因为他们做一些利己的事情而看不惯,在后来的事务上常常会带有偏见。
但其实每个人本来就是利己的,应该去理性的看待这件事,很多事情能长久,还是会让每个人都有所收益。
儿时事情的影响,还继续蔓延在我和父母的相处中,一方面,客观上来说,他们还是常常否定我的想法,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我爸还总是希望我能按照他的价值观来处理事情;另一方面,我总潜意识里觉得,他们不会支持我,听不进我的话,不关心我的感受。
这些问题客观上也确实都存在,因为我这段时间也一直有试着和他们沟通,所以也深深的感到难以改变父母,在心里考量着这样到底有没有用,有没有必要,不过调整自己是一定有必要的。
有时候坚持自己,需要一股自己孤身一人的那种勇敢,有一个词我很喜欢--孤勇。因为坚持自己意味着,我必须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能依赖或者找借口怪罪其他人。
这种孤勇,我要在自己身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