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幼年到童年,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充满了挑战……
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节奏和生活节奏也都加快了。
我的大女儿终于满怀期待,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一年级小学生,全家人都为她高兴,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还要陪孩子走很长一段路程。
暑假期间,我和孩子都做足了她将成为小学生的心理准备,开学的这两天,我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为她做营养健康的食物,放学陪她复习、预习功课。
我会关心她的情绪状态,询问班级情况,有没有认识新同学,她也会主动和我分享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
除了让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快速融入新集体,父母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首先要了解小学阶段与幼儿园阶段的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目的都有很大区别。
幼儿园不以教授知识为主,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自理水平,为孩子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系统的教育做铺垫。
在小学阶段,老师很少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因为小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照顾自己,所以老师会以教授知识为主。
其次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身体心智各方面都尚未发育成熟,父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照顾孩子的身体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孩子经常生病,不想上幼儿园等等。
大部分孩子到了上中大班的时候这些问题会逐渐减少,这时候家长可以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习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好基础。
那么到了小学阶段,父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调整好规律的作息
幼儿园阶段大多数孩子过的都是自由散漫的生活,以玩乐为主,学习任务轻,因此不必安排严格的作息时间。
一旦进入小学早晨入园时间、上课时长、学习力度,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压力。
父母要提前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睡眠质量。
即使在周末也不能让孩子睡懒觉,而是在接近平常上学时间起床,起床后的活动可以让孩子自主选择。
二: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提前准备需要的衣服和鞋子,用完的东西物归原处,每天让自己穿戴整齐去上学。
还有关于学习方面的习惯,比如爱惜课本,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上学前要检查书包,还要养成复习和预习的习惯。
这一系列的习惯养成,都需要父母不断督促、提醒和引导。
三:注重劳动教育,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近年来教育部很重视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并编写了《劳动教育》课本,要求孩子积极参加劳动。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有:打扫卫生,整理摆放餐桌,为家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还有生产类劳动,比如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以及服务类劳动,比如为班级做点事,帮助同学,爱护环境等等。
在实践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收获成就感、价值感,还能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培养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积极配合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在班级群里发了很多家长没有按时接送孩子的信息,有的晚接半个小时,有的早送一个小时,这不仅让孩子心理上受影响,也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不便。
有一次我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看见孩子同学在东张西望的找人,我问谁来接她,她说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
父母除了要给予孩子基本的生活学习保障之外,还应该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当孩子还在适应阶段的时候,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照料和陪伴孩子也很重要。
这样既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为以后的亲子沟通搭建桥梁,还能陪伴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五:不要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破坏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上小学之后,特别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殊不知孩子的成长比成绩重要,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
下面有一个关于父亲如何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真实案例,其中父亲的态度值得父母学习:
有一次女儿数学考试考了59分,找爸爸签字,爸爸看到这个分数也很诧异,因为他小学数学考试都在90分以上。
他想了一会儿对女儿说:孩子,等将来有一天你长大了去公司工作,不会有任何人在意你这次考试是考了59分还是95分。你这次考59分,说明你这次考试检验出了你41分的问题,只要你把这41分的问题改过来,你就是这次考试获益最大的人。
父母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考试没有考好的孩子,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努力,相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放学回到家,父母第一时间就问孩子学到了什么,考了多少分,孩子就会觉得在爸爸妈妈眼里学习是最重要的,自己不重要,时间久了就会疏远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孩子天生好学,对新鲜事物有着本能的好奇心,可以说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父母需要帮助孩子释放天性,激励孩子主动学习。
教育孩子应该以终为始,从长远的发展和目标来看待孩子的现在,这样再大的问题都会变小了。
孩子的未来一定超乎我们的想象,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期待来发展,父母期待的不一定就适合孩子。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父母,在这个关键时刻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二年级学习的内容相对较浅,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父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好习惯上面。
培养好习惯,父母需要多提醒、多鼓励孩子,多看到孩子做到的地方,而不是总盯着还没做到的地方。
孩子不可能突然就长大了,更不是你觉得他在这个年龄段应该会做什么,他自然而然就会了,而是需要家长慢慢引导。
我是一位不安于现状的农村二胎宝妈,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喜欢研究心理学,会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一路成长,希望我的文字和观点能带给你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