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观看了奥斯卡获奖电影《水形物语》。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艾丽莎和鱼人的爱情故事。而这个爱情故事的主题就是接纳。
女主角艾丽莎是一个孤儿,不算漂亮,还不会说话,平时的好友也只有邻居和同事,在单位负责清洁工作,经常遭到同事和上司的歧视,因此她的世界充满了自卑和孤独。当鱼人出现后,她目睹了鱼人的伤痛和孤独,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她每天去送鸡蛋,给鱼人听音乐。而鱼人竟然学会了用手语和她交流。在鱼人这里她,没有受到歧视,反而获得了被看到之后的喜悦。正如她在向邻居解释为什么要救鱼人时说的那样:“他是我见过最孤独的东西。我张开嘴巴,和他一样,我发不出任何声音,和他一样。现在我的一切,和我所经历的,都把我引向他。当他看着我的时候,他看着我的方式,他并不觉得我缺少什么,也不会觉得我是不完整的,他看到的我,是真实的我。”
爱是对人性的容纳和看见。鱼人是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存在,并不会认为不会说话是一种缺陷。在没有语言的世界里,不会说话不是缺陷,这便是接纳和容纳。而鱼人与艾丽莎的手语互动,是在说如果一个人能用我擅长的方式和我交流,那证明我被看见了。容纳+看见=爱,艾丽莎和鱼人就这样产生了爱意。而在最后的桥段中,鱼人用自己的能力让艾丽莎获得了鳃,两个人最后的障碍就消失了,他们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同时出现的那首诗,它的意思是两个人最终融合了,就像两滴水一样,我们彼此看不见彼此,但是爱依旧存在,从此我们不在孤单。
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我不需要变得更好,因为你刚好接受现在的我。这也是我所向往的爱情。但在羡慕之余,我感到这毕竟是一个故事,可能就是人们的一个幻想而已,现实世界这样的人真是不易出现。多数情况是我们不得不戴上面具,隐藏着真实的自我,展现出别人认为的“好”,以寻求关系的稳定。但是比起自然而然,不加修饰的爱,这种爱就像火的燃烧一样,也会轰轰烈烈,但在燃烧后剩下的是无法再燃烧的灰烬,接着再去寻找燃料,这样一定会很累的,这样的关系也不会维持太久。
所以,与其为了祈求别人的爱而改变自己,不如找一个能接受真实的我的人。要想找到这样的人,首先必须要接纳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容易形成内耗,进而投射出去,带来的结果就是别人也不会接受你。别人越不接受你,你就越会隐藏坏,越隐藏坏就是会容易产生内耗,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自己先接受自己,自己先和真实的自己融合,先做到与自己想出融洽,接着再向外寻找能接受自己的人,然后再舒服的关系中享受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