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贫困女子》看护离职:拖垮一个中产家庭需要多久?答案是三年

幸福的家庭总是大同小异,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千秋。从中产阶层的安稳生活坠入底层挣扎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不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有时仅仅是一场意外、一场重病,或一次冲动的离职,就足以让命运的齿轮"咔嚓"转向。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们不敢停下脚步,因为身后是需要我们支撑的家人。谁都想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所爱之人活得体面。

但生命中总会有不期而遇的岔路口,有时一个选择失误,就会让后面的路步步艰难。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东京贫困女子》中的一个真实故事。这位女性的经历,或许能给每个面临相似困境的中年人,多一个参考的角度。

01

从光亮到暗巷:她曾也活在阳光里

53岁的川上女士,住在一栋老朽的木制小楼里,说是公寓,更像一间勉强遮风挡雨的棚屋。 

她的家门口没有正经的路,得从外面的胡同七拐八绕,钻到一块“前方车辆禁止通行”的牌子后面,才能找到一条昏暗无光、不见车道的小径。

这儿的光线晦暗,氛围压抑,与外面时髦繁华的街区相比,简直像是两个世界。

房租是5.2万日元,因为这栋楼本就是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准备的福利房。

在这一带,再也找不到比这更便宜的住处了,所以周围环境显得格外恶劣——房子几乎与外面的道路断开,近乎一栋被遗弃的建筑。

屋里照不进阳光,地面潮湿泥泞,墙壁有缝隙,冬天寒风直往屋里钻,川上女士只能裹紧毛毯,硬扛过一个个天寒地冻的夜晚。

她离过婚,有一个22岁的女儿,女儿在一家大型医院做后勤工作,时薪1090日元,属于非正式雇佣,每月到手工资约12万日元。

别看如今日子过得艰难,川上女士家也曾阔过。她出生在东京一个中产家庭,赶上泡沫经济时代,父亲是媒体工作者,收入不俗。

她本人曾就读于初高中一贯制的知名女校,中学时因成绩优异,通过指定校推荐进入一所著名的私立女子大学。毕业后,她轻松拿到一家上市企业的内定职位,一路走来履历光鲜,顺风顺水。

27岁时,川上女士和同公司一位年收入500万日元的男同事结婚。但前夫在婚前已有孩子,因他与前家庭始终拉扯不清,两人争吵不断,她一时负气离了婚,甚至一分钱抚养费都没要。

那时她坚信,哪怕成为单身母亲,也有能力将女儿抚养成人。事实上,离婚后她独自带着4岁的女儿,经济上也确实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离婚后,33岁的川上女士决定带着女儿回到老家,试图开启新的生活。

命运似乎给了她一丝眷顾:她抽中了月租仅3万日元的公团住宅,同时凭借名校文凭,顺利获得一份国立大学教授秘书的正式职位,年收入约400万日元。

靠着这份稳定的收入,加上儿童补贴和抚养津贴,母女二人的日子不仅没有陷入窘境,反而过得相当优渥。

女儿学业出色,川上便将她送进了私立中学。然而,就在女儿刚升入初一不久,一场家庭巨变悄然降临。

02

命运的急转弯

川上女士的父亲去世了,而她的母亲早在几年前就已离世。

问题出在她大两岁的姐姐身上——姐姐一直有精神方面的困扰,毕业后从未工作,长期依赖父母生活。双亲相继离去后,独自一人的姐姐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彻底病倒。

考虑到姐姐的处境,川上女士将家里的房产和财产全部让由姐姐继承,指望这笔资产能支撑她度过余生。

然而父亲去世两年后,川上女士突然接到关西一家精神病院的电话,得知姐姐已住院,被确诊为“统合失调症”(注:一种可能导致幻觉、妄想,使患者难以正常生活的精神障碍),需要家人照料。

更令她震惊的是,姐姐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已卖掉老家房产,在关西购置了公寓。川上女士不得不开始往返东京与关西的远距离看护,一边工作,一边频繁奔波。

医院表示,为降低长期住院率,姐姐这类患者无法长期住院,每月需接回家数次。川上女士只得频繁请假,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父亲留下的遗产很快被姐姐耗尽,她还需承担姐姐的生活费。

每月交通费、住院费从3万到10万日元不等,高峰时甚至达到30万日元。她偶尔还需雇佣临时看护,又是一笔开销。同时,女儿的教育开支也未停止,川上深感分身乏术。

然而,姐姐的病情持续恶化,看护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服药监督也难到位,而这种病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期间,姐姐多次出现自杀倾向(如试图跳河)和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等行为。

每次姐姐发作,医院便通知川上女士去处理,她的生活节奏不断被打乱,工作也受到影响,给所在大学的研究生事务带来不少麻烦。

在远距离奔波、心力交瘁、对姐姐放心不下的多重压力下,川上女士做出了最艰难的决定:辞职专心照顾姐姐。她原以为等姐姐病情稳定后,自己能重返职场,找到与之前收入相当的工作。

03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那会儿“看护离职”还没有成为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社会问题,更别提什么补助了

更严峻的现实在于,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往往优先保障那些真正无依无靠的人。一旦患者有家人可以依靠,所有的看护负担和经济压力便会转嫁到其家人身上,这意味着庞大的医疗开支完全由家庭自行承担。

川上女士在2011年决定离职专心看护姐姐,但当时的制度规定,申请看护停工必须满足“同居且存在抚养关系”的条件。由于她和姐姐分居两地,姐姐并不符合申请资格,她连一段短暂的看护假期都无法获得。

对比之下,直到2017年,《育儿介护休业法》修订后,需要看护家人的劳动者才能申请每个家庭成员合计最多93天的看护停工期。

在医院频繁的紧急通知催促下,川上女士在焦虑中做出了冲动的决定——辞职。她原以为凭借自己约500万日元的存款,总能渡过难关,等姐姐病情稳定后再重返职场。

然而,姐姐的病况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存款在短短一年内就消耗殆尽。

她曾向姐姐居住地的市政厅求助,却被各个部门推诿扯皮,精神病院亦不向家属提供咨询或援助通道。

就在她心力交瘁地坚持看护三年后,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最让她心疼的是女儿,孩子本来在名校读书,特别懂事,体谅妈妈为了照料姨妈的不容易,经常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

可高二那年,家里实在掏不出学费了,不论她们怎么恳求学校延迟缴纳学费,都得不到任何通融的余地,女儿只能含泪退学,转去函授学校。

女儿退学后,一边打工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一边刻苦备考国立大学,但最终遗憾落榜,只能进入一所作为保底选择的、入学竞争激烈的私立大学,依靠助学贷款维持学业。

然而,大学仅仅读了一年,女儿不愿让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即便成绩很好,还是决定退学,早早踏入社会赚钱养家。

04

从辞职看护到债务深渊:无助者的恶性循环

当川上女士在45岁因看护姐姐而离职时,她未曾想到,仅仅两年时间,自己便会从一名拥有稳定收入的中产女性坠入赤贫的深渊。

从45岁到47岁,她的积蓄被彻底耗尽,而在此期间没有任何针对“看护离职者”的专项救助措施能够施以援手

日本的社会福利体系往往优先保障那些无依无靠的个体,而有家人的患者,其看护负担与经济压力大多转嫁给了家庭

随着年龄增长,重返职场变得异常艰难。不仅正式工作无从寻觅,就连普通的兼职机会也对年近五十的她紧闭大门。

在这种情况下,她姐姐医院仍然会寄来高额的费用催缴单。无力支付的川上女士只能一次次打电话道歉,恳求宽限时日。

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医院的时薪工作,工资月结,但一张张催缴单让她喘不过气。走投无路之下,她被迫向非法高利贷求助。

所谓“个人融资”几乎无需审核,只要提出需求,当天就能放款——这背后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非法金融机构。

川上女士借了5万日元本金,代价是每10天2万日元的惊人利息。在将驾驶证照片发给对方后,她实际到账的只有扣除首期利息后的3万日元。

对方要求她10天后归还5万本金,或者先支付2万利息延期还款。她艰难地来回借款数次,总算还清了最初的5万本金,本以为事情可以翻篇了。

然而,非法放贷者却再次主动打来3万日元,以此纠缠住她这个“老实人”,要求她继续偿还利息。

川上女士最终选择报警,警方虽给予了警告,但骚扰并未停止。对方不断给她工作的单位打电话,甚至以她的名义订购大量披萨。在高利贷持续的骚扰压力下,她好不容易获得的工作也黄了。

从最初3万日元的借款开始,她前后竟支付了接近100万日元。这怎叫一个“屋漏偏逢连夜雨”。

05

人生没有如果,善良为何总被辜负

最终,为了彻底摆脱非法高利贷的无尽骚扰,川上女士只得带着女儿仓皇搬家。她含泪求助昔日工作单位的教授,几经周折才得以进入现在的医院工作。

直至近两年,母女俩才勉强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女儿终于能够自立,姐姐的病情也趋于稳定。她们总算从负债的深渊中挣扎而出。

回首往昔,川上女士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前半生未曾尝过的苦难,后半生一件都未曾落下。尤其想到女儿曾以优异的成绩被迫从名校退学,她眼中至今泪光闪烁。

夜深人静时,有一个念头偶尔会浮现在她脑海:如果当初接到关西医院电话时,她狠心拒绝承担姐姐的看护责任,是否就能保住那500万日元的积蓄和年薪400万的工作?

女儿或许就能顺利从国立大学毕业,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母女俩的年收入甚至可能达到700-900万日元,更不会有无端损失100万日元的高利贷噩梦。

若是选择漠视,她的良心却又过不了这一关……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当社会的保障体系未能充分托底,沉重的看护负担便全然压在了家人身上。

像川上女士这样,从小家境好、责任感强的人,反而最容易因为良心过不去,扛起超出自己能力的重担,最后被推入牺牲的漩涡,甚至连她的孩子也难以幸免。

由此可见,从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滑落至社会底层,有时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灾难。或许只是家中多了一位需要长期照料的病人,就足以把全家拖向深渊。

也难怪那些家里有“来自星星的孩子”的父母,无论自身条件多么优越,往往都不敢轻易下赌注——再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谁又能保证,这个孩子未来不会成为今日的川上女士?

那份从出生起就注定要背负的、关乎另一个生命的沉重责任,或许正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最后套用这本书里一句扎心的话来结尾:如果一个国家必须让一部分人坠入深渊才能维持运转,那么谁又能保证,下一个被推落谷底的,不会是你我呢?

猜你喜欢:

01  《中年危机观察》:《人世间》的温暖是童话?压垮中年人的,不止父母养老,还有“扛不起”的兄弟姐妹!

02  《侯卫东官场笔记》:亲兄弟姐妹,该帮多大忙?

03 为什么抱团养老最终都散伙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04  为什么兄弟姐妹会反目成仇?

05  王阳明的阳谋有多厉害?一顿饭的功夫,解决了朝廷十年没搞定的最强匪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