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穷娃懂事早当家,弱肩铮铮担大梁
烈日炎炎,热若烤炉,除了王八和乌龟,没有不喊热的,路上鲜见行人。
一个少年挑着担子,挨家吆喝:“金银铜铁锡,破布塑料皮,书纸和酒瓶,高价收废品。”这个少年就是海冰。吆喝收金银,纯粹就是个噱头,他收不起金银,山里人一般也不会有这些东西卖。卖力地吆喝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人们有的翻出那些破乱的塑料凉鞋、有的找出了一些废铁或者废铝、有的搜出了一些废铜电线、有的搜出一些旧书等等,少年熟练地过称,利索地算好价钱,给人们一一付款,并不忘感激似地向人们说声谢谢。
这一天,海冰翻了几座山,记不清拜访了多少户人家,肚子开始咕噜咕噜地叫,额上满是豆大的汗珠。夕阳已下山好久,但少年还在山上,还在赶着回家的路。无月无风,大山寂静,只听见海冰肩上扁担吱呀吱呀地响。
夜里九点多,海冰回到了家。一撂下挑子,就躺到了木椅上,累得连话都不想说。
母亲赶紧走到厨房,热起饭菜来。父亲忙递过来棕叶扇,妹妹也为哥哥倒来一杯凉茶。
少年虽是累了点,但他这一天的收获总算不错。他收了25.8斤铁,9斤纸箱,2.7斤铜,6.8斤亮胶塑料凉鞋,20个啤酒瓶,5斤废塑料,8斤废铝,22.4斤废书,第二天交了货,除去本钱,他赚了32.7元。
32.7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在稍微有钱的人那里,不过是一口烟或者一杯酒,或者只是他们牙缝里的一点菜。可在海冰的心里,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因为他小时候读书,口袋里的零用钱从来没有超过5角。
诸位,这32.7元对于这个海冰来说,赚得确实艰难,甚至还有一些凄苦。第二天走路,他的腿一瘸一拐的,脚底磨起了不少的血泡。如果这样的血泡磨穿了是什么滋味?那是一种可以疼到心里去的痛楚,象锥子钻似的。
一个人如果有某种信念支撑着,再苦再累便也没什么的。娘借学费回来说的那些话,让海冰的心灵很震惊!震惊这世态的炎凉,震惊这人情比纸薄,震惊这个社会的残酷和现实。每当想起这些,他的心底就会自然冒出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发奋,我要更加努力,我要为父母争气,我要振兴家庭!
当一个人内心变得坚强的时候,生活中就仿佛没有什么困难;这样的信念让人一辈子受益,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后来,海冰闯荡社会,不管什么样的苦什么样的难都没有击倒他,曾经在一个地方打工五年时间他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生病,也照样咬牙挺着上班,这都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下乡收购废品比较辛苦,但利润还算可以,只是收废品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然而山里乡村废品毕竟有限,所以赚钱不会天天稳定。海冰心里思忖,这下乡收废品也不是个长久之计,得另寻个出路才好,得想办法存点钱,自己做点什么稳定的生意才好。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要你想往前走,前面就会有路。哪怕会绕很多弯子,只要一个人愿意坚定地前行,那么他就一定会到达既定的目标。有时候仿佛无路可走,但只要你愿意再寻寻,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