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论语·雍也》
【翻译】
季康子问:“仲由可以参与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呀,办事果断,参与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端木赐可以参与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呀,通情达理,参与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可以参与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呀,多才多艺,参与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解读1】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是十分了解的。当季康子向他询问子路、子贡、冉有可否从政时,他将三人各自的长处给说了出来,希望季康子能够人尽其才,将他们安排到最适合的位置,以便让他们的优点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说到底,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人才的浪费,这对于优秀的管理者而言非常重要。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某位领导的下属个个都是人才,且多才多艺,那这个领导当得也就太轻松了!不过,像这种完美的人只是极少数的存在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领导的用人眼光如何,直接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优秀的领导者会用人之长,避人之短,通过合理的分工合作,将事情做得趋于完美。而一个较为平庸的领导者,则不懂得如何使用人才。季康子之所以向孔子询问,恐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三人,为接下来的人员任命做好准备。
【解读2】
能从政的人必须有“果、达、艺”这三个特点。
我们看,如果把孔子这三个弟子的优点集于一身,那真是一个大政治家的料。“果、达、艺”,做事果敢有决断力,同时心胸广阔还多才多艺,这不正是做政治家的条件嘛。
这里是孔子的推脱之词,也是孔子的谦虚态度,他不好说自己的学生都很能干,做大臣没问题。
孔子的弟子中确实有很多能干的,而且道德也很高。虽然孔子在这里否定了他们几个,其实孔子内心是知道他们的本领的,所以他曾说过“子路在政事上很厉害,子贡会说话、口才好,而冉求就是多才多艺的才子了”。对于一个要从政的人而言,这三个人的特点都需要具备。
第一要有宽阔的胸襟,这就是子贡的“达”,因为政事上琐事很多,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想不开那样肯定不行。
第二个条件是做事要果断。这是子路的特点。从政的人如果做起事情来拖泥带水,那显然会误事。
最后一条是“艺”。有人问:从政的需要多才多艺吗?政治很枯燥,而且每天面临的事情都不是让人愉快的事。不是张三来说李四的不是,就是李四来抱怨王二没把事情做好。
总之互相排挤、互相推卸责任。这样让人头疼的事就要有冉求的超然。艺术的东西多半是非常豁达的,很让人修身养性。比如你一天下来很疲惫,这个时候你下盘棋或者听听音乐,甚至读本书,等等,这些就会让你浮躁的心沉淀下来。
这些就是从政的条件,有一定经验的人就能感受到这些条件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