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几天就要开始高考和中考了,即便是小学的孩子还是有一个期终考试。
今天咱们交流一下孩子考前准备工作的一些做法。
当然,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不准备参加考试,你不妨将今天的内容分享给周围参加考试的家庭和朋友。
考前准备说起来无非就是两点,一是物质准备,二是思想准备。
孩子们参加考试的次数都比较多了,物质准备方面都不存在太多问题。
我们今天主要从思想准备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用品平常心来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一、找回平常心,克服考前紧张情绪。
1、什么是平常心?
平常心就像这三个字,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
举个例子,孩子平常早餐都吃一个鸡蛋、一块面包,晚上都睡七个小时;考试的时候,也像平常一样睡七小时,早晨吃一个鸡蛋、一块面包,就是有平常心。
至于没有平常心的人,可能碰上考试只睡五个小时,早上为了增加体力,多吃一个蛋、一块面包,还多喝杯果汁、吃根香蕉,到了考场,又灌下一瓶浓缩鸡汤。
结果,你猜怎么样?
因为他的生活方式跟平常不一样,睡得少,本来新陈代谢已经不好,又吃太多东西,不习惯,反而可能在考场胃痛。
要有平常心,你平常习惯怎样,考试前保持那样,就不会出问题。
2、具体怎么做。
家长的所谓平常心,就是明明知道孩子要考试了,也不多问,省的孩子因为家长问而更紧张,也更没有平常心。”
建议孩子完全照平常的时间上床,即使早准备好了,也别因为想多睡几个小时而提早睡觉,因为太多人得过这样的教训,就是碰上第二天有大事,早早上床,既不困,心情又紧张,反而造成失眠。
女生大考前不洗头,考试那天不穿新衣服新鞋子,那也是一种维持平常心的表现。因为当你放太多的注意力在服装上面,或是穿了自己不习惯的衣服、鞋子,剪了不习惯的发型,造成分心或临时出了情况,反而会影响考试。
有一条建议,就是最后这一段时间要维持日常的生活习惯。虽然我们都说考前要放松,但如果你是一个每天学习都很紧张,而且习惯了这个节奏的人,不妨继续这么做。但是这时心里要明白看书的目的不是长知识,只是维持一种自己的生活习惯。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最后给孩子特别的保障。最近几年经常有报道,很多小区为了怕影响高考的孩子休息,连电梯都不让开了。这种所谓保障学生的做法,除了给考生增加压力,没有半点好处。
3、为啥要这么做。
愈是将要面对不平常的情况,你愈应该早早安排,把那不平常的负担,用前面充裕的时间分散。
如同考试,你想能有平常心,就应该早早准备;你想出门之前表现得从容,就应该早早去规划,甚至两三天前已经收好行囊;你想要穿新衣服上台,则应当早早就把衣服试穿一遍,甚至穿上鞋子里外走走,看看步子跨不跨得开,脚又会不会踩到裙角。
“平常心”要以“平常”来准备,而非临时抱佛脚。
“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
要保持热度。这两天时间尽量按作息时间生活,可以看书,也可以做一些题,维护一种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需要明白一些,自己遇到的压力,所有的其他考生都有,既然有那么多的人陪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心态调整完毕之后,在来说一下具体的复习和考试策略。
二、明确复习策略、注重效率
- 戒除贪欲,搞清楚学好和考好是两回事。
虽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知识,也就是学好,而不是为了对付考试,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再试图花时间学习已经来不及了。如果有些知识你平时没有学会,或是学得似是而非,就不要指望这两三周的时间能学会了。即使你觉得经过复习,似乎掌握了那些知识,也只是了解了皮毛,遇到稍微变通一点的题就会做不出来,或者做错了。
因此,在最后一个月,特别是最后一周,就不要学习新的内容,或者复习那些自己难以掌握的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水平要有正确的认识,特别要戒除贪欲。很多人学的时候没有钻研进去,指望最后出现奇迹,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段时间要保障的,就是发挥出水平。如果你平时的水平是80分,高考时能发挥出80分就不错了,虽然你可能偶尔考过85分,但是千万不要对这种偶然的超水平发挥抱希望。80分的人,非想要发挥到85分,就如同能够挑100斤担子的人非要挑120斤的担子一样,除了把自己的身体压垮,没有半点好处。
虽然很多学校依然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水平有所提高,都能很好发挥。在过去几十年见到的高考情况,除了个别的特例,大部分人都是原来什么水平,最后还是什么水平,不会好到哪里。但是如果发挥不好,有80分水平的人考成70分,可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这段时间的策略就是把学好的弄扎实,发挥水平。
2.强化得分战略,搞好各门课之间的时间分配策略。
虽然在读课时,要把每门课读好,但是在最后这点时间复习时,只能是哪门课容易突击得分,就把时间花在哪门课上了,而不是简单地在成绩不好的课上多花时间。有些人三年高中或者初中,英语花了不少时间,就是学不好。说句不客气的,这样的人大约没有语言天分,最后一个月就不要浪费时间试图提高英语成绩了,把英语该得的基本分得到就好了,把时间省下来提高其他课程得分吧。
3 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关键时刻再长10分。
每年高考阅卷时,阅卷老师发现他们在试卷上涂得乱七八糟,当然最后题也没做对。即使老师有心花时间读他的解答,给他部分分数,也未必能找到头绪。高考阅卷的压力可比期末考试大多了,阅卷人没时间看乱七八糟的解答。平时考试就要形成一个好的答题习惯,到了重要的考试才不至于出现低级错误。
当然,做题写得乱七八糟,有些时候是做题人自己思路混乱,但很多时候是着急,平时养成的坏习惯。这种着急的做法会害了自己,因为考试时会把本来能做好的题目做错。
考前前最后这一个月,如果做题习惯不好,不妨改一改。家长检查作业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孩子的答题步骤和书写情况,很容易多出十来分,比怎么辛苦复习都管用。
三、考试策略
1、保住“西瓜”。任何考试都有很多送分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送分的题目数量会有差别。这部分是任何人都能够得到的西瓜,必须要100%地保住,保住95%,甚至99%都是不够的。
很多人送分的题丢了分,然后简单地讲是自己粗心。其实将原因归结到粗心上是一种极不负责任,又非常蠢笨的想法。粗心的背后有很深层次的原因,不理解这一点的话,不仅一辈子考试考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具体到考试,造成粗心的原因包括这几样几个:
1、 基本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根本没有掌握好。
2、 做题的习惯不好。很多看似容易的题做题了,就是因为习惯不好。比如最常见的坏习惯是省略不该省略的步骤,还有个常见的坏习惯是想当然——题目有时甚至没有理解,就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了。
3、 做题方式不对,总觉得第一遍做完了可以回来检查,其实第一遍如果做错了,检查时能发现错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会有先入之见。
粗心的原因还能找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付的方法有2个:
1、 多花点时间在这些必得分的题目上,看清题目,理解含义,争取一次做对。多花点时间,才可以保证自己不在那些简单的,但是可能理解上略有不足的题目上犯错误。
2、 自己写下一个做这种题目需要遵守的习惯与规范,写在一张名片大小的纸上,然后做题时有意的训练自己按照这个规范来做,直到习惯成自然。
当然一些人可能会说,花时间在那里简单的问题上,难题不就没有时间做了么?其实,如果你戒除了自己的贪念,相信不是你的东西你得不到,那么就不要对那些可能得不到的东西浪费太多时间了。95%以上的人考不好,不是最后那些难题没做好,而是不该错的题做错了。很多人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一二分,最后反而丢掉10分。
另外,不仅仅在考试中很多人该得到的得不到,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
2,不要恋战。虽然大部分的考试卷子是从易到难,但是每个人对各部分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不同的,因为中间卡壳是常有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坚决跳过去。
很多人,特别是好学生,总希望自己做题一帆风顺,中间每个问题都能够经过思考而解决,一口气做到最后。但是再好的学生也难免有遇到麻烦的时候。
吴军老师高考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他那次数学考的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考得不好的科目。在高考之前,他在参加美国数学比赛时,是北京赛区的第三名,因此他觉得高考数学题不可能出他做不出来的。但是这件事偏偏发生了,而他又花了非常多的时间试图解决一道卡壳的题目。 最终的结果是让我没有时间完成后面比较容易的题目,最后发挥特别失常。
很多时候,一个正确目标的设定很重要,而好的战略则是围绕这个合理的目标制定的。
3,对于文科类的答卷,如果答不上来,讲一大堆废话也没有用。
阅卷时,从来不给那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所谓的辛苦分,特别是在那些重要的考试中。
文科的问答题,完全根据要点给分,要点丢掉了,回答得再长也没有用。 - 理科检查:对于理科考试,要解决所谓粗心的问题,除了前面提到的两条外。下面三点很重要:
第一、第一遍做完后,检查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按照做题的思路再来,这样会陷入惯性思维。其实第一遍如果做错了,检查时用同样的方法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人会有先入之见。最好的方法是交叉验证。比如解方程,得到解之后,一定要带回去验证,不要看着自己的步骤再解一遍。
第二、每一步都要问一下写的那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有的人做物理题,前面写的是25,后面抄着抄着就抄成了23。写23时,要问问自己这个数是从哪里抄来的。还有的人一着急会写出2+3=8,看到8,要问问它是从哪儿来的。
第三、采用常识判断。有的人解三角形的三条边,算出来是4、5、10,然后就交卷了。得到这种答案,要问问自己这样三个长度的边能否构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这篇稿子是我从众多的材料里搜集整理出来的,本意就是为了让家长在这个备考季不至于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样做,才能够帮到孩子。
其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不仅仅是可以指导做好考前准备,在人生的很多重大关口都是一样适用的。
现在社会,所谓孩子的起跑线就是家长,就是家长自己对于教育的认知水平。
你不学习,你就用自己的行动拖后了孩子的发展。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