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2-163页。
《习惯决定成败》2015.8.31老师坚持每天写微信短文,至今天 正好满3个月,近10万字。
一个心理学常识:3个月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
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每天做并不容易。因为,坚持所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意志,它属于心理过程的高端,和认知、情绪情感比较,更体现了后天和社会性。
爱不爱孩子,只要站在“坚持”这一明镜前,诸多父母立马就现原形。
之后发现,所有按书中展示的方法坚持做的,都反馈良好;而那些觉的没有用的,都是些不能坚持的父母!尽管他们嘴上喊着多么爱孩子,却根本就不去行动或不能坚持。
再回访不能坚持的父母,并于某些咨询师学员比照,结果显示,他们普遍把不能坚持的原因归结为:太忙了!
之后,对这个群体继续跟踪,发现很多人所说的忙,其实是乱!他们目标不明确,不会自我评估,也就没有价值感,对意志的磨练只能是口号。
说教对这种人没用。……
我是崇尚勤奋和努力的,总以为比灵气更重要。
起先读《坛经》,曾一度折服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随着年龄增长,渐悟六祖的智慧绝非我等凡人可比,顿悟神秀所言更可效法: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 《 》 《 》
最后一段,很有同感。当初读这个故事时,我觉得无法领悟六祖诗句的高妙,但神秀大师的诗句却非常正确,一般人也只能这样去做,才可以有那么一点进步和领悟。今天老师讲突变,我私下里觉的,所有的质变都是量变的积累,只是有时我们甚至不知是什么量变引起了质变。所以我们才觉得是突变。
2.《只有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其实,资格是对言说最重要的考量:“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说,说话者是否具备说这话的资格?
比如,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说“视金钱如粪土”,是有资格也可信的;可若像我这种挣的散碎银两连养活一家老小都捉襟见肘的人说同样的话,你定会笑掉大牙。
当然调侃完没忘鼓励:“你不是放不下,只是不想逃避罢了。”
我知道,很多人把放下当成了逃避的借口。
《 》 《 》 《 》
不想逃避,一个安慰别人的好借口。当然也是事实。因为很多人以放下当做接口。
说话的资格,很贴切。记起当年初中毕业,我和一个同学讨论上高中好不好,因为他要在高中和中专之间选择。我想说上高中好,但我知道我没资格说,因为我成绩差,没有机会上中专。想继续念书只能选择上高中。
听同事说,我区的某个上市公司是靠他的啥关系发展起来的,好像如果是他有同样的关系就也能搞成一个上市公司似的。我知道那个公司很优秀,管理和发展是很正规的那种,而同事管着四五个人,整天鸡飞狗跳的,我觉得他实际是没有资格说那种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