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就听过小猴子因为贪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啥收获都没有的故事。看故事时笑猴子的傻和天真,并没曾想现实里自己就是那只猴子。
朋友说你学的东西太杂了,反而会让你优势显现不出来。亲人说你玩的东西也太杂了,不如好好想想什么是你最想要的,然后有所取舍。
曾经我像这猴子一样,一路捡东西也一路丢东西,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事情永远保留着三分钟热度,或者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被我丢掉的有瑜伽,健美操,乒乓球,八段锦,跑步,十字绣,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一直在尝试有没有一种东西让我一接触就爱不释手的体验。很可惜没有。
人们总是得经历了什么事才会瞬间成长,开悟。成家生娃并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地明白有很多事情想做,就要立即行动不得拖延。以前丢掉的东西说明它们跟自己没有缘分,也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如就此放下,不想也就不会有常人的那种对己的负面评价。
我现在想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健康。健康永远比挣钱重要,我可不想活成一出“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惨剧。加上有了贤哥,为人父母更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有健康的身体来承担。买了保险并不能保证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有了医院也不一定保证自己,家人从此生病找医生就ok,毕竟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没有医生是万万不能的),家里更需要一个懂养生的人,一个能让家人健康防病的人。所以我想学养生,尤其是中医养生,还有小儿推拿。求医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的追求也不高,能够保健家人就好了。刚好现在有刘老这么好的老师在前面引路,这个前景还是一片大好的,只要坚持,只要虚心学习紧跟步伐就好。
除了学点基本的保健养生知识,我还想要什么?我要精神富足,我要每天都过得充实。那么黄教主的话此刻显现:“此生只阅读,写作,跑步而已”。简单纯粹。纯粹的人最容易得快乐,最容易充实自我。我也想要多阅读,写东西。写简书的初衷是留下生活的足迹,权当是写回忆录。那我最初的写作对象是自己和家人。我不想像其他人一样写着写着就要上一个台阶,去赚稿费,去迎合市场需求,去刻意雕琢辞藻,我喜欢行云流水自由挥洒文字,不要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里,我的原则是“快乐至上”,写得开心就好。至于稿费嘛,不强求,至于读者,我分享了你要读就读咯。
当然,一味输出不输入是走不远的,所以我要看书,有选择地看书。人心多浮躁,大家推崇碎片式阅读,不知为何,我却更青睐纸质读书,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桌,一书,一奶茶,带上一份安然娴静的心情......读书贵在体验,体验之后要及时输出。最近写简书忽略了输入,让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也萌发了暂离简书的念头。后来发现自己内心是极不愿意的。接连三天不写简书,我就感觉内心空虚无比,睡觉总不得安稳。所以得坚持,也得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多体悟生活。
这就意味着像中国结,学糕点等东西得靠后考虑了,不过转念想想中国结中金刚结和蛇柱自己做得已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够了,包子馒头发糕自己也是做得得心应手也可以了吧,等以后再有空余时间学做其他的也不算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了。
总之,现在的我得专注写,专注学。还要维持好它们与家庭生活 的平衡。事实上最近感觉自己体力透支了,隐隐中也感觉必须平衡好家庭生活才行。
希望我可以捡了芝麻丢西瓜,但不会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