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站在马路边一边带孩子,一边和小姑聊天,小姑抱怨似的说:“嫂子,昨天买的衣服,老妈看到了又说我乱买衣服,真是苦恼呀……”于是我像找到了“同病相怜”的人,开始了我的小抱怨:“是呀,每次我收拾衣服说不穿了,老妈总是说衣服又没破,干嘛扔掉呀?于是我就从那以后背着老妈收拾不穿的衣服,然后找个时机拿出去”……
老年人的心态我们明白,以前他们那个年代日子苦,所以更加觉得浪费可耻,他们的观念就是衣服不烂不要扔,能吃下去的饭不要丢,能凑合用的东西不必买新的……从此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碰不得,会更痛苦。今天在看《断舍离》这本书,更是感同身受,深受启发。
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和信息过剩的时代,一边感叹着忙忙忙,一边又安然无睹的过日子。作者在书中给出这样的比喻:本来能在干净的溪流潇洒畅游的香鱼,逐渐变成了水槽淤泥口边困顿窘迫的鲇鱼。也就是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条鲇鱼,找不到本来就存在的进水口,被形形色色的东西和废弃物包围着,困在水槽里,整日一筹莫展……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取舍生活中对自己有用有所需的物品,是不是就会发现,整理一番以后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开心豁达起来。
至于如何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断舍离呢?书中让我感触很深的几点分享如下:
1.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做到断舍离
因为大部分我们在取舍一件东西的时候,都会先去考虑它后续有没有用,而不是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当用有用来考量的时候,就会以“暂且”、“好不容易”的暗示,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人们总是习惯性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有效性”的前提的“必要性”。所以,带着这种“物质轴”的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扎进这个无法想象的物质过剩时代。
首先这个时候我们要先学会接纳自己,明白大部分的思维惯性如此,然后慢慢的去调整,用“断舍离”思维去一步步改进。断舍离的本质: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而并非仅仅是处理废品杂物。塔带有让人生焕然一新的力量。
2.学会承受正确的痛苦,从而在痛苦中破茧成蝶
什么是正确的痛苦?就是在你通过不断地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在此期间所遭受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承受的压力痛苦就是正确的痛苦,是你通往成功路上的经历。
比如现在在学的高效阅读课,第一次魔鬼训练营进行每天一本书的导图➕书评,根据目前的能力确实很吃力,但是随着这十天的训练,发现自己阅读速度虽然没有达到预期得速度,但是看待问题得角度会有不同,而且思维方面有了提升。可以说这十多天我也是压力巨大,每天都很紧张,因为输入和输出都跟不上,这期间的痛苦或许还会持续半年甚至更久,但是我相信这样的痛苦值得我去承担,在调节紧张感的情况下保持每天输入输出,痛苦过后,定会有所收获。
3.大道至简,学会“减法生活”
舍得难舍的,获得应得的。置换在断舍离上,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减法运算”可以得到应得的。无论家居环境、工作规划、人际关系、心灵都应该尝试“减法运算”,排除阻碍物,把囤积的没利用的人、事、物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真正的走进知识。按照老子的话就是:有舍便有得。
记得在《秘密》这本书中看到一句话“人的行为都是心中所想所呈现的结果”,也就是说“思维决定结果”。任何一件事,选择如何,如何取舍,答案都自在我们心中,真正有决定权的是我们自己。断舍离确实也在告诉我们:获得成功、幸福之前,如何保持怡然从容的心态。
或许,你可以先抽个周末从收拾下你的卧室来感受“断舍离”的真正魅力。不过悄悄地告诉你:你可以不用背着婆婆扔旧衣服了,因为可以带她一起“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