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个洗不掉的黑点:政变,不是直接谋曹篡魏,却也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行篡夺之事,另一位主角,曹爽,字昭伯。
高平陵之变
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重臣,曹爽把持朝政10年,司马懿几乎隐形,直到249年正月,曹爽随小皇帝去高平陵扫墓,装病已久的司马懿才露出了他的獠牙,政变!请来太后懿旨,靠着3000死士夺取武器库,陈兵洛水浮桥。
接下来是攻心计,前任托孤大臣之子陈泰作为说客先行,再派曹爽亲信尹大目指洛水为誓,决定性意见来自当朝太尉蒋济的一封“保证书”。就这样,还有数千兵马随行的曹爽,思考了一夜觉得“我做个富家翁也不错呀”,三军束手就擒。
结果是,曹爽及其党羽全被诛三族,曹爽有没有后悔呢?后悔,死了。这场政变实质上可以看作世族与宗室的矛盾,曹爽是一个梦想改革家,他让夏侯玄改革“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打破世族对官位的垄断,敢动这么大的蛋糕,世族自然也急眼了。
莽出一片天
话说回来,曹爽能否莽出一片天?可以,不假思索带着小皇帝就逃亡许昌。看看司马懿的支持者,大多是世族与魏氏老臣,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太尉蒋济等人,但他们手头没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司马懿最核心的力量还是那支3000人的死士。
而曹爽别看记载不多,毕竟是失败者嘛,但他执政10年哪里都有他的人,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西边的夏侯玄、夏侯霸,督扬州军事的王凌也是曹爽一手提拔的,所以在许昌附近曹爽是有强力支援的。
反观司马懿,他能得到众人默许的最大前提是“清君侧”,司马懿举起屠刀的那一刻,人们才明白过来被司马懿耍了,然而宗族已经没落。所以司马懿是绝对不能动皇帝的,否则必然有不少魏氏老臣反水,内有掣肘外有兵锋,司马懿不能把曹爽消灭在路上,曹爽的反击就来了。
其实结局只在曹爽的一念之间,他想得太多却丧失了行动力,有时候做了再说反而结果更好。退一步说,直指司马懿的目的,最明显的是要曹爽下台,曹爽却还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