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笔记:王阳明《传习录》(112)】

图片发自简书App

              薛侃录【30】

【原文】

刘观时①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

时曰仁②在傍,曰:“如此才是真知,即是行矣。”

一时在座诸友皆有省。

[注释]

①刘观时: 武陵(今属湖南常德)人,王阳明弟子。

曰仁:即徐爱。

[译文]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先生答:“你只要做到在独处时谨慎警戒,在别人听不见时恐慌畏惧,存养本心至纯至精为天理,这时你就看见了未发之中的状态。”

刘观时请先生大略地说说未发之中的具体状态。

先生说:“这就像哑巴吃苦瓜,没法跟你说。你要想知道苦瓜有多苦,必须你亲自尝尝。”

这时徐爱在旁边说:“这样才会真正明了知就是行。”

一时间在座的诸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省悟。

[解读]

“未发之中”前面已经多次论及,这里先复习一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的情绪,每一次发出来,都恰当,都无过不及,既没有憋住,郁闷了自己;也没有过分,伤害了别人,更不会迁怒,把这里的气撒到别的地方去,这就叫发而中节,叫致中和。要致中和,就靠遇到情绪之前,时刻处在“未发之中”,心态中正。

弟子刘观时就问:“这‘未发之中’,情绪没发出来之前的中正,是怎样的呢?”

王阳明的回答:是要修炼慎独。

《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在别人看不见,也听不见,人所不知而己独知的地方,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保持戒慎恐惧,就是保持未发之中。

刘观时让老师把那境界具体再讲讲。

王阳明说:“哑巴吃苦瓜,跟你也没法说。你要知道这苦瓜的苦,还得自己吃了才晓得。”

这就是知行合一了,为什么说知就是行,行就是知,就比如这苦瓜的苦的,你知道吗?如果没吃过,你也说“知道”,那只是听说过,不是真知道。你只有吃了苦瓜,才知道苦瓜的苦,是一种怎样的苦,和黄连的苦如何不一样。当然,那也要吃过黄连才晓得。

所以,要讲戒慎恐惧的慎独工夫,你不用问老师,从今天开始,练习慎独就是,练习过之后,看看对你保持未发之中,做到致中和,有没有帮助,是不是有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练习过,真有用!那就不亦说乎。

学问,光是学和问没有用,一定要马上行动,知行合一。要养成学了马上就做的习惯。就像子路,学了一条,你要给他讲第二条,他捂起耳朵喊:“不要讲!不要讲!我上一条还没做呢!”

总之,王阳明认为真知必须投入到具体实践当中才能得来。书本也好,独守着内心也好,都无法获取真知,必须将正确的良知指引+具体的切身实践才能获得世间真正的智慧——“知”。而获取知的同时,也就是行了。所以,徐爱的补充回答,可以说是真的抓住了阳明想要表达意思的精髓:“如此才是真知,也才算是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问,光勤学好问没有用,一定要马上行动,知行合一。要养成学了马上就做的习惯,敏于行,切实笃行。就像子路,学了一条,...
    华杉2009阅读 5,084评论 6 10
  • 就在前几天,我经历有史以来最虐狗的节日——情人节,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感觉心痛,表示当时已经虐到无法呼吸。 此番虐心...
    简单等于happy阅读 3,940评论 4 3
  • 越长大越孤单,身边有再多的人都填补不了,就想一个人静静呆着。 内心的空虚寂寞深入骨髓,就像整个人都快要被吞没了。 ...
    周海双阅读 929评论 0 0
  • “如果再看你一眼,是否还会有感觉,当年素面朝天要多纯洁就有多纯洁,不画扮熟的眼线....” 这首素颜是他最喜欢的歌...
    MM元阅读 1,423评论 0 0
  • 文:小染Julie 前几天我突然看见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舍友发了一条微博,内容不多,就几个字,其中有两个字母缩写“...
    小染Julie阅读 3,375评论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