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物质生活,是很容易满足的。但精神追求却是永远无止境的。
这倒不是说,我们不屑于物质的多彩;而是因为,相对于物质,精神领域的满足感是很弱的。
比如说处于坏境地时,我们可以与世界达成妥协,但我们仍然向往着更好的未来。
比如说,在物质生活达到了闲适程度时,我们的精神也在希翼着探索另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像现下国人时兴的“出国游”、“背包客”、“户外登山运动”等等,他们都是精神上的探索和满足。
不管是极尽繁华的春江花月夜,举杯邀明月的浪漫;
还是尝遍悲欢的淒凄惨惨戚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寂;
那都是我们的灵魂在延伸、在探求。
有思想的灵魂是好的,它至少证明着,我们活着不是麻木的,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在尽力给生命创造一些色彩、价值。
今天是读《人间词话》上卷的第二则。因为有电子版和纸质版不同的解读,感觉读起来更透彻、明了些。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百余年来有很多个版本。我看的是浙江联合出版集团的。配图淡雅,赏心悦目。非常适合《人间词话》这种经典美学的意境。
本书开篇即点出作者对中国文学一一词的理解: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应该在五代、北宋极盛一时,成就也最高。
我们今天欣赏的无论是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情自古伤离别”,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还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些都是可以称为有境界的美学。
它们都是物与我,情与景的交融。
让我们在满足自己精神的需求外,又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摸到了那时岁月的脉博。仿佛也感受到了生与死,悲伤与无奈,老将奋骥的豪情与唏嘘。
能达到如此境界,唯此时代。这成了中国文学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