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7,似乎生活只有三件事,摄影,读书,工作。
这下半年,拼命工作,挤挤时间,也常流连于书中的故事,悲欢离合,聚散有时,算起来也读了30本书。
上半年,算是一直在流浪,千金散尽,但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满足。
因为我拍了33张喜欢的照片。
我见到山河壮阔,雪川秀美;人文经典,国家宝藏;领略自然风情,感受易变气候,多元文化;心怀敬畏,热泪盈眶。
2017年末了,我找出这些压箱底的照片,一一回忆,原来相机咔嚓定格的不仅是瞬间,还有永恒。
图片拍于大昭寺,那天大昭寺寺顶的天台游客甚少,艳阳也挡不住迎面吹来的冷风。我偏爱拍景色,很少拍人,对着山城一顿狂拍,累了回头就看到了这温暖的一家三口。
图片拍于佛掌沙丘,据说是因为山丘像佛掌而闻名。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沙丘颜色单调,好似毫无生命气息,而沙丘下水流淙淙,流水旁绿意满满。
图片拍于罗布林卡,只是听说罗布林卡里有格桑花供欣赏,其实我无法辨认这是否是真正的格桑花。想象中格桑花总是遍布山野,拍这张照片时,我在一个幽暗,不到二十平方米的院子里,它们被种在花盆里,就像被圈禁的仙子。
图片拍于卡定沟,地处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畔,那里的山挺险峻,在大家都抬头观看的时候,我更喜欢留意地面的风景。枯败的松叶,微小的苔藓,以及熟落的松子,都是我钟爱的拍摄对象。
图片拍于西藏拉姆拉措,这是我见过的最圣洁的一座雪山。
图片拍于布达拉宫,见过太多布宫的图片,总想着捕捉到布宫的另一面,于是绕着布宫转圈,各种找角度。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在红绿的衬托下,有一种归巢的安宁感。
图片拍于鲁朗林海,这算是上半年拍的最单调的一张照片了,“无色无味”,我没有见过林海,对于第一次要见的景象,总是充满期待。可是天不作美,天阴的厉害,林海的林看不见了。
图片拍于罗布林卡,都说罗布林卡是小颐和园,这里明明就和颐和园一样,它们是中国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两个园林。
图片拍于西藏那曲,那曲真是天高海拔更高,城市不大风却很大,我走过一座颤颤巍巍的木桥,听见经幡的响声,于是站在摇摇晃晃的桥上等风抚平经幡,拍下了这张照片。
图片拍于西藏林芝,西藏的江南,就是林芝。那里有数不尽的桃花,不止十里,吃不完的牛羊。这张是在很远的地方,拉近镜头拍摄的不明植物。
图片拍于色季拉山,那天不能用天不作美来形容了,还未下车,就下起了暴雪,气温骤降,徒手拿着相机站在风口,迅速拍下这张,画面有些模糊,神奇的是,树木都是炭黑色的,像幅水墨画。
图片拍于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因为山腰几缕烟雾而显得静谧起来,不再是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样子。
图片拍于雍布拉康,位于西藏山南市泽当镇,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面积不大,但规格严整,里面也戒律严明。
图片拍于珠峰大本营,终于赶在日落前抵达大本营,听说这些帐篷是藏民租借的,每月还要支付高昂的房租费。
图片拍于满拉水库,天然的水,天然的绿色。
图片拍于羊湖,因为路线原因,在不同时间段去了两次羊湖。第一次,天气阴沉,满地枯草,羊湖也有些疲惫;第二次,羊湖变了,用师傅的话说,变的像小情人一样。
图片拍于扎什伦布寺,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寺里十分静谧,鸽子鸟类横行。
图片拍于去珠峰的路上,都说最美的风景其实在路上。坐在车里,随便拍几家农舍、田地、马羊、公路,都是难以忘怀的风景。
图片拍于青海格尔木市,原图,未调色,真正体现出西北的荒凉与黯淡。
图片拍于青藏线,其善于奔跑,所以肉质鲜美可口。
图片拍于青海湖,网上看了太多油菜花环绕的青海湖,你见过结冰的青海湖吗?
图片拍于青海瞿坛寺,瞿坛寺面朝瞿昙河,背靠罗汉山,北依松花顶,南对照碑山。这座“小故宫”比我见过的任何一座寺庙都要特别,可惜地处偏远,不被大众知晓。
图片拍于青海土楼观下北山寺,看见一颗插满红枣和蟠桃的树枝,路人皆可摘食,一种真正的实在的布施。
图片拍于青海盐湖,原来盐湖并不像表面看的那么纯净,盐湖边污泥遍布,湖里也有很多难以察觉的“陷阱”,一不小心就可能整个腿陷进去。
图片拍于兵马俑,算是真正的国家宝藏了吧。
图片拍于大唐芙蓉园,位于西安市曲江开发区。渔舟晚唱,日月悠长,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伴着夕阳而去。
图片拍于华山,都说华山险峻,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在征服华山的大军中,有自己的名字。
图片拍于黄山,作为安徽人,打小就知道“一品黄山,天高云淡。”
淡影,远山,云淡,天高,这就是黄山。
图片拍于南屏村,南屏,像一个一碰就碎的凄美名字,就像蛛网一般。
图片拍于黄山某一山村,村里只有几户人家,一个客栈,我住在客栈里,清晨伴着流水鸟鸣声醒来。
图片拍于安徽宏村,作为2017年最后一站,我是幸运的,遇见了画里水乡,最美宏村。
2017年的故事只说了三分之一,毕竟一年时间,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
回顾是个好习惯,总结是对一年努力的肯定。不要到了2018年新年,才又把2016年的新年目标又立了一遍。
图/文 小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