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南方地区读书的我来说,每次想家时,除了家人的面孔之外,最让我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美食和雪景了。
一.饺子
身为河南人的我,在家时基本上都是隔三岔五的就要吃上一顿饺子,饺子对我来说,是家乡最难忘的一道美食了。我平时最爱吃的饺子是韭菜鸡蛋馅的和芹菜肉末馅的,再和了辣椒的醋里沾一下,就能好吃到不行,远在他乡,常常最想念的就是妈妈端来的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据说啊,饺子本名为“娇耳”,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因为北方天气寒冷,古代有没有空调、暖气等御寒“神器”,人们在寒冬中风里来,雨里去,而暴露在冷空气中的耳朵可就遭殃了,耳朵不是冻得好像不存在了,就是生出了冻疮又痒又痛。因此啊,医圣张仲景就将治疗冻疮的草药用面皮包裹起来,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了,吃下去,以解人们的“冻疮之忧”。而现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饺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冬至吃饺子也成了北方一带的习俗。
二.羊肉汤
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有补中气,益肾气的作用。冬天多吃羊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抵御寒冷,对于冬季手脚冰冷,胃寒脾虚的人来说是又美味有滋补的营养圣品。
在河南,羊肉最流行的吃法必定是”羊肉泡馍“。阴凉的早晨或雨天里,一口铜锅,里面沸腾着白色的高汤和粉色的羊肉,一只白瓷碗,满满一碗的羊肉汤,点缀着葱花和香菜,泡着面饼块儿或是薄饼条,就这汤吃一口馍和肉,再喝下一口汤,味道绝对是你想象不到的鲜和美!
我的家人亲戚中,最爱喝羊肉汤的人是我的舅舅,平时带着我们出门时,到了饭点,总是会找一家羊肉汤的店子,舒舒服服的喝上一碗。
三.元宵
一部分南方地区的人们会经常吃汤圆,尤其以上海为例。“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这一天,上海人会用黑芝麻、花生、红糖等各种馅料来做汤圆,把它们拿来祭祀祖先,赠送给亲朋好友,以庆祝冬至的来。但是,河南,冬天时,街头有许多现做现卖的元宵。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在于,元宵是用沾了水的馅料在面粉中滚出来的,而汤团是包出来的。对于我们来说,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项目。
四、肉夹馍
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的简称,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白吉馍"即”腊汁肉夹馍“,还有”潼关肉夹馍“。
这两种肉夹馍最大的差距便是面饼的差距,白吉馍的面饼大致呈白色,饼两面有一些烤制出来的焦黄纹路,皮表松脆,内心绵软。而面饼里面夹了浇了特制腊汁的卤肉,肥而不腻,一口咬下去,外脆里嫩,满口肉香,像小编这样在南方读书的北方人,最想念的,便是小区门口从白吉馍摊子上传来的香味了。而潼关肉夹馍的面饼呈焦黄色,条纹清晰,更大,更圆,表皮更加酥脆,跟小编家乡的油饼到有些类似,加上色泽红润、肥瘦相间的卤肉,也一样让人回味不觉。
平常在夏天太热的时候,我和妈妈总是会外面的小店里调一碗凉皮,再一人买一个肉夹馍,多放点辣子,吃的开开心心。
五.煎饼果子
虽然现在的煎饼果子已经五花八门,不止色彩鲜艳,还可以加肉松、烤肠、培根等,但是最令人回味的还是最简单的用烙出来的煎饼加上鸡蛋和油炸果子,刷上一层面酱,裹上油条的煎饼果子了。
我的同学曾经看过一部关于聊斋的老电影,就被开头蒲松龄让小摊贩给客人端上来的煎饼果子给吸引了,这里啊便是所最简单、最经典的煎饼果子了。
小时候,每当放学的时,校门口的煎饼摊上总会围满了人,在吵吵嚷嚷的人群中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煎饼果子。煎饼果子很实惠,即使买一个什么都不加的最便宜的原味煎饼,都足够让你吃饱了。
六.油泼面
许多人在看影视剧《白鹿原》时,都会被其中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给深深吸引。看着张嘉译等演员吃的畅酣淋漓的样子,许多人不禁疑惑了,油泼面真的那么好吃吗?
这油泼面啊,是将煮熟的面捞在大海碗里,再将葱花、花生碎、花椒粉、盐、辣椒面等调料铺在面上,最后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上去,发出“呲”的一声响,热油沸腾,在加入酱油、醋等,一碗油泼面就做好了。吃起来,香、辣、麻,花生碎和酱油的醇香一瞬间便能让人品尝到陕西农家粗狂豪迈的味道。这油泼面是陕西地方的风味,但我的外婆一个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也做得一手好面,常常让吃客人的人赞不绝口。
四.水煎包
南方地区虽然也有包子,但大多是白白胖胖的蒸包子,而北方的包子不只有整出来的,还有用水煎出来的。这水煎包,呈扁圆状,上下两面均为金黄色。馅料丰富,不论是荤是素,是贵是贱,包在其中,都不失为一种美味。我在从前在家乡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买两个水煎包当早饭,热腾腾的握在手里,边走边吃,别提多舒服了。
七.凉皮、米皮
凉皮店可以说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小吃店了,这种店里一般都配套着卖肉夹馍,所以每次我都贪心的又要凉皮,又要肉夹馍却总是吃不完。凉皮、米皮、擀面皮等,要吃什么通常都看自己的口味。
对于凉皮爱好者来说, 无论是早中晚,阴天和雨天,还是春夏秋冬都是吃凉皮的好时候,天热时吃冷调的,配上一瓶冰镇的雪碧,简直爽到不能行。天冷时吃炒的,热腾腾的,配上一瓶热乎乎的豆奶,特能让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