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打卡day68

二)幼儿人际交往行为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在整个幼儿期,幼儿人际交往的范围由家庭开始逐步走向社会;交往对象开始由父母转向同伴、师生、其他人群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的方式与类型也在随之变化。具体如下

1.由亲子交往发展到同伴交往

幼儿在步入幼儿园以前,主要以发展亲子关系为主。幼儿与父母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结,特别是与母亲之间的依恋。在步入幼儿园后,幼儿开始尝试适应集体生活,开始接触更多的  与自己年龄相当的同伴。他们在活动水平、认识事物方面有诸多  共通之处,沟通起来较为便利,权利上的对等性都有别于家庭中“一对一”的交往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以游戏或活动为主要互动方式的交流

心理学家帕顿研究发现,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六个层次。一是无所用心的行为。幼儿似乎并不想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二是单独游戏。幼儿独自一人摆弄玩具,毫不关心他人的行为。三是旁观。幼儿绝大部分时间在观看其他幼儿的游戏,且常常对被观察者提出些问题或建议,但自己并不参与到游戏之中。四是平行游戏。幼儿与同伴一同游戏,但各自摆弄自己的物品,而很少相互交流。五是联合游戏。幼儿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  互相借用玩具等,但并不能围绕同一目标分工或组织。六是合作游  戏。幼儿与同伴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陈帼眉等,1995)。通过以上研究  我们可以了解到游戏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只是  游戏,其他活动也为幼儿的同伴交往提供了便利。幼儿在游戏或活  动中自由地交流、大胆地表达,发展了社会能力,形成了友好的态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日5000步√ 今日所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上述两种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
    刘小瑶哟阅读 287评论 0 0
  • 《心理学导论》(讲义) 邓明昱主编 (美)国际中华科学技术出版社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离 开了他人,离开了社...
    青云Nicole阅读 6,131评论 1 38
  • 今天是2017年的第一天。 昨天刚送走了2016年,2017年就和自己撞了个满怀,快的自己都没来的及适应。 刚才写...
    b7a019f3cbb9阅读 625评论 0 1
  • CentOS 7的默认yum仓库中并没有MySQL5.7,我们需要手动添加,好在MySQL官方提供了仓库的地址,所...
    罗伊德666阅读 625评论 0 5
  • 傍晚六点刚吃完饭,准备去刷碗,儿子就蹦个脑袋出来对我说:妈妈,我出去玩了哈。 我照例会象每天一样的回答他,好,往左...
    子姆阅读 518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