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周卫英老师的《如何建好写作群,帮助更多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我给老师留言:“学习点评,就是学习做人。别人教技巧,我们传‘道’,开发悟性和智慧。”
老师,读了您的文章,我深受启发。感觉我的人生刚刚步入正轨。
这一刻,我的心潮涌动。第一次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今天受老师之命,在“周老师写作群”当值班点评生。接到任命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
万事开头难。别人是开门红,我却吃了“闭门羹”!开局于我极其不利。需要点评的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文章。我一向对这类文章不“感冒”。老师们各抒己见,最后老师亲自帮我解围,缓解尴尬的局面。幸亏隔着屏幕,不然我会找个地缝钻进去。
点评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接下来又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一位市作协的会员的文章,“头衔压死人。”
我开始打退堂鼓,跟老师说:“老师,我没有金刚钻,您却给我揽了个瓷器活儿!”
老师回复:“点,不要怕。”
我立刻像吃了“定心丸”,冥冥之中感觉有一双犀利的目光盯着我,指引我。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把自己渗透到作者的文章里。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努力寻找着切入点。着实把蚂蚁啃骨头的“匠心”精神体验了一把。感觉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这么投入。
我成功了!
“点评不需要多大的能力,关键是一种精神,态度。奉献精神,帮助别人的心态。你今天已经突破自己,表现优秀。明天正式晋升‘点评老师’。”
老师适时的把这段话“甩”到群里。顷刻间,我热血沸腾,有种被认可的感动。
接下来又是一个“棘手”的活儿,严重考验着我的细心和耐心(这点我是得到飔叶老师的真传)。
逐字逐句,认真研究。体会怎样表达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意境,让自己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深知被全盘否定的痛苦,现在想来是心态的锻炼。但和作者交流需要一定的技巧。既为他带来希望,又不会使其自尊心受到伤害。
现在我感悟到,这是同理心。坦诚的告诉对方,自己也是这么一步步熬过来的。赢得作者的充分信任和好感,至少有那么一刻,他们有被感动到。
点评老师始终给予作者平视的目光,尽管隔着屏幕,但依然给对方一种用眼神来交流的平等感觉。
我内心坚定,不会忘记走过每一步路的艰辛。不会膨胀,不会以高者自居。始终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
原本我本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为大家负责到底。哪成想,老师对我进行疯狂的“魔鬼式训练”,大肆对我“施虐”(想想,老师对我是不是真的“过于偏爱”?拜师之路我是最艰难的,升任“点评老师”我也是“受虐”最严重的。我在心里默默感激老师的厚爱)。
最后处于对作者们负责的态度,我不得不“缴械投降”,当起了“逃兵”。因为我的精力实在是达到了极限。
莺歌yan舞老师一直鼓励我:“要对自己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我就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她还说我对学员彬彬有礼,时刻保持着谦卑之心。
我也苦恼过,不是每个人都会回馈给我“尊重”,更多感受到的是他人的不屑。我几乎谦卑到卑微的尘埃里。
老师告诉我:“谦卑是圣人的品质。”
我做到了用“心”走进别人的心里,首先赢得了我对自己的尊重。
我长舒一口气,告诫自己:就这样坚定的走下去!
做任何事,先有精神,然后有能力。不是先有能力,然后有精神。
身心灵导师要超过普通老师。要想做到这一点,并非一日之功。
我体验了一天的点评老师,感觉大都有语言重复啰嗦,不精炼的习惯;配图也是一门值得商榷的大学问。老师说:“配图如同我们的门面。”
分段也是很多初学写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记得成悦老师说:“网络快速阅读时代,要适应人们快节奏的阅读习惯。一最好段保持在3~5句话。”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与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此也一知半解,至少在写作时我会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结尾的升华关系到全文的成功走向,每次我都会提醒别人“结尾升华不够深刻。”每当这段话发出去时,我的心也会深深的刺痛一下。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自己做到了吗?唯有自己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向别人提出同样高度的要求。
我们要用心阅读其他点评老师总结的心得体会,因为这是他们刚刚经历过带有余温的宝贵经验之谈。
飔叶老师在她的文章中评价我说:“发现她特别擅长讲故事,会选材。在老师的培养下学会了‘以小见大’。”
莺歌yan舞老师说:“文字流畅,读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成语运用自如,可见平时没少下‘功夫’。”
当我看到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时,更进一步认清了自己。哪里欠缺,有了明确的方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周卫英老师说的“优点即是缺点”,哪里是短板只有自己最清楚。
再高明的人也有马失前蹄之时,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要保持谦卑的心态。做学问既是“修心”。某种程度上展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修为。
我没有“飔叶”老师的感情细腻,没有“莺歌yan舞”老师的自信,也没有“谢寒”老师的磅礴大气。我拥有一颗用心书写人生的心。
我时刻谨记老师对我的教诲:我之所以尊重你,对你这样耐心,是因为你的尊重赢得了我对你的尊重。
第一次为自己的人生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