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知」可以解读为误解、不了解、不知道、不认识,「愠」就是生气的意思,音与运同。人不了解我,对这样的情况能够不生气,这样才能算是个君子呀!
生活中的实际案例:
点餐点了很久,其中一道菜一直没有送来,原来是服务员漏了,不生气。漏了,是不知道我有点这道菜,因此是「不知」,所以要「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工作伙伴为了减少行李重量,少带了音频线,导致音乐的讯号品质不良,不生气。没带,是因为不知道会影响品质,因此是「不知」,所以要「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到了接待大厅,对方接待人员不认识我,要我缴押金,在大堂等候二十几分钟,不生气。联系不良,不认识,因此是「不知」,所以要「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到星巴克喝咖啡,点「臻果拿铁」,要求刮除奶泡,服务员忘了,送上来的咖啡奶泡都没有刮除,不生气。工作繁忙,忘了我的需求,因此是「不知」,所以要「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讲话或写文章让我不舒服了,不生气。他不知道这样讲、这样写,我会不舒服,因此是「不知」,所以要「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电梯很拥挤,结果有人按错电梯,要上楼的按到下楼的按钮,还挤了进来,真是令人感到生气。立即想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绿灯亮了,前方的车子还在原地,挡着车道,让我的车子前进不得,这时不要生气。因为他可能在想事情或是在打电话,以致于不知道绿灯亮了,所以是「不知」,因此不要生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接受着别人的「不知」
接受别人的不了解、接受别人的误解、接受别人不同的看法(也许是我们认为错误的看法)、接受别人没有照着我的意思去做。
不因别人的「不知」而动气
要让人生越来越好,就是改善常生气的习惯,不好、不对的地方要去改善,但是就是不要「动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这样吗?
昔者东瀛白隐禅师住山,山下一户人家的少女,突然无端地怀孕,少女禁不住父母一再逼问,说出白隐禅师的名字。当孩子被生下来,少女的父母便带着孩子去找白隐禅师理论,当时白隐禅师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孩子便被留下来抚养。之后白隐禅师带着孩子到处化缘,可谓千夫所指,所有的恶言恶语皆加诸禅师身上。
一年之后,少女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说出孩子的生父是村外的一个年轻男子,大家才知道真相,所有的人都前往白隐禅师住庵请罪,这时,白隐禅师也只说了一句话:「是这样吗?」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白隐禅师一念慈悲,保全了少女与孩子,代人受过,受尽冷嘲热讽,唯忍辱之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僧被冤枉名声扫地,却始终不辩解,为什么呢?
白隐禅师说:出家人视功名利禄为身外之物, 被人误解于我毫无关系。我能解少女之困,能拯救一个小生命,就是善事。
给自己和别人留一点空间
当我们被误解时,会花很多的时间去辩白。 但没有用,没人会听,没人愿意听,人们按自己的所闻、理解做出判别, 每个人其实都很固执。
他若理解你,一开始就会理解你,从始至终的理解你,而不是听你一次辩白而理解。与其努力而痛苦的试图扭转别人的判别,不如默默承受,给别人多一点时间和空间。
省下辩解的功夫,去实现自身更久远的人生价值。「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