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当。“
几声急促的响门声,一下子把几名财务人员的目光集中到了一处。
见有人要进来,年青的申会计蹭地起身,走到双层门前,把门打开。
“刘姐,欢迎欢迎。”
只见一位四方大脸,双眼薄皮,面带微笑的中年女子走了进来。
她,不是别人,就是我们单位化验室的刘工,王晓勤。
她的到来,所有的财务科人员都不感到意外,她是来报道的。也就是说,未来,她的身份从今天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就是说,她将从单位的化验室转到财务科,正式成为一名财务人员,这让单位其它部门人员始料未及的。
王晓勤来到财务科,职务是出纳,这对于已经是中级职称的她来说,至少不是往上走,而且专业跨度很大。
她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轻松的化验工作不干,偏要到财务科作一名出纳呢?
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王晓勤所在的工作单位,是在1979年成立的,这是一家省属科研事业单位。
这个单位成立时,人员经费完全由省财政全额拨款,科技专项经费,每年也有不少的进账。那时,国家百废待兴,各项事业急需大量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缺囗,越来越大,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为此,这个单位从一九八九年开始,从全额预算单位划为多种类型的差额预算单位。
原来,省委编制部门给单位的编制人数从120人,缩编为100人,人头费经费从100人减少为50人。就这样,经费被砍掉一半。其余不足部分,要靠单位自已解决。
面对经费不足的严峻形势,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几次开会研究,决定在现有技术设备的前提下,寻找一家兄弟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一家”XXX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本省第一家由两个事业单位发起成立的企业,目的是为了现有技术成果转化中,获得不足的人头经费。当时,这种做法,在全国来说,绝对是开创性的举措。
成立这个科技股份公司,在东北只是个大胆的试验,也得到了当时XXX省科委党组的支持,也得到了省计委的批复。
在股份公司正式成立之前,单位召开了一次全体职工大会,把情况向大家作了通报。经过半年多的筹备,XXX能源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终于在1992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成立了,每个职工认缴5000元的股权证。
成立当天,省科委的领导,当地市政府有关领导,还有当地市科委的领导,在新划拔的100亩土地上,举行了非常简单的成立仪式。
经过三个工程队半年多紧张的施工,总投资729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达到了可以实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条件。
紧随其后,在原科研单位领导班子的基础上,组建了股份公司的领导班子。原来的所长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其余的副所长,担任副总经理。
为了打消科研人员的思想顾虑,鼓励进入股份公司的科研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保留原单位编制,不改变隶属关系的情况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股份公司成立后,公司的财务人员,需要由原单位财务科调出一名出纳,一名会计。
当时,被单位职工称为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申会计,有意到新成立的公司去做会计。他偷懒的背着科长,把自己的想法向未来公司的总经理李准提了出来。申会计本想换个位子,到股份有限公司去锻炼锻炼,没想到,他的想法却被李准总经理拒绝了。
申会计为什么被拒绝了呢?
李准总经理的理由是:“你可不能去,这个公司能干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那边不稳定,如果公司黄了,你再回来就没位子了。再说,单位从学校选你来单位,是想让你接财务科长的班。”
申会计听完李准总经理的一习话,觉得非常在情,在理。于是,他就再也二话没说,想去公司作会计的打算,就这样彻底地从心里打消了。
后来,单位征得财务科长的同意,决定让还剩三五年就要退休的王会计,到公司做会计负责人,让纪会计去做会计,让原来的出纳鲁会计去公司继续做出纳。
面对一下子从财务科抽调出去三名会计,原来的科研单位只剩下两名会计了。一名是即将还有一年退休的翟科长,另一名就是科班出身的申会计。因为《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是不允许兼职作出纳的,没有了出纳,会计科的正常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所以,翟科长就去找李准所长征求意见,李准所长的答复是,不能从外面再进会计了,从单位内部解决。于是,翟科长回到财务科后,他把李准所长的想法如实地跟申会计全盘端出。
“你帮我想一想,从单位选谁最合适?”
申会计立马在脑海翻来覆去地想,最终想出两位,一位是30多岁的办公室文秘苏小婷,另一名是40多岁的化验室的王晓勤。
苏小婷是本市房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李佳的女儿,调入现在的事业单位后,曾当过描图员,又在资料室工作过,最后因科室调整,又被调到办公室做文秘工作。
婷,长的文静,皮肤白皙,梳着短发,团脸,初中文化。字,写的工整,还算可以,平时的工作就是订订报刊,收发文件,打打字,端茶倒水的,人倒不错。
“科长,你看苏小婷行不行?”
翟科长一听到苏小婷的名字,没有马上表态是行,还是不行。
接着,翟科长开始对申会计聊起了婷的平时表现,以及给大家的印象。
“她的字还行,为人还是正直的,也比较稳重,但是……但是,说话有点冲,一下能撞倒人,脾气有点倔。”
申会计一听,就明白了,用这样的人作出纳,可能不好使唤,不好管。
“那王晓勤呢?”申会计又提一个备选人选。
“小王还行,为人热情,比较随和,没听说跟谁有过矛盾,而且非常勤快。”
“是。”申会计随声附和道。
“那你抽空找小王问问,她愿不愿意到财务科干出纳?”
“好,我马上过去。”
财务科在三楼,化验室在二楼。
申会计马上从三楼下到二楼,直奔化验室。
一进门,见马姨在满是瓶瓶罐罐的操作台旁,穿着白大褂,有礼貌地叫了一声“马姨。”
“申会计怎这么得闲,有什么事?”
“我是来找王工的。”
“噢,她在里屋。”
申会计推开里屋的门,见王小勤正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用天平测量一种物质。
她见申会计进来,笑呵呵地问“有什么事?”
“我是奉翟科长的指示,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要我做什么?”
“呵呵,科长要我问你,你愿不愿意到财务科?”
王小勤一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两只圆溜溜的眼睛扑闪扑闪的,既惊喜,又感到意外的样子。
”行。”她毫不犹豫地答应。
“好了,那我回去告诉科长。”
申会计临上楼时,又跟马姨又打招呼,迅速回到三楼。
申会计回到科里,马上把结果告诉了科长。
“好,那就这么定了。”
从科长选出纳的过程看,他一向是个谨慎认真的人,毕竟,这个工作虽然地位不高,但对于整天与线打交道这项工作而言,一定要选择一个拿得起,放得下,既勤快,又不能马呼的人。这是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按理说,选什么样的人,科长一人就可以拍板,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从选出纳这件事中,科长充分听取了申会计的意见,以公正和认真的态度,不徇私情,不以个人喜好为出发点,这是作为一名具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应有的素质和品德。
其实,科长也十分明白,他知道自已在单位工作的时间不长了,他退休后,出纳要与申会计长期一起工作,这也是科长非常看重申会计意见的原因之一。
王晓勤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考入东北最大城市的一所理科中专。她学的就是化验专业。经过两年学习,毕业后,她回到了原地,恰巧,在她回来后,正赶上当地成立一所省级科研机构,急需一批科研和技术人才。
中专毕业的她,在学历、工作经验和职称等方面,虽然没有优势,但在刚刚迎来“科学的春天”情况下,技术人员极度匮乏,特别是搞化验这项工作,那时也不需要太高的学历,能会操作仪器设备即可,所以,她就被她的所在单位招了进来。
其实,她进到这个单位,是特别容易的。
为什么呢?
王晓勤的父亲,是当时的副市长,是辽南地委的老干部,有了这么高地位的父亲,别说是中专毕业,就是高中毕业,当时考上税务局的,也不占少数。更何况他父亲这么高职务,就更不用提了。当然,她进到这个单位绝对不是由于走后门进来的。
毕竟,王晓勤从来没学过财务,她的工作一切都是从头学起,从头做起。
她来到财务科后,在原出纳离开岗之前,利用两三天时间,亲自把出纳每天应做的工作,从头到尾交待了一番,并带她到各个开户银行的汇兑、出纳、审批等相关窗口做了交接工作。在把所有单据、现金、银行存款核对无误后,填写一式三分”交接单”,在交接人和证明人分别签字后,真正开始了她的独立工作。
刚开始短时间内,由于业务还不熟练,还需财务科的其他会计给予一些指导,但她适应的非常快,除”银企对账”之外,比如填写汇款单,填写现全和转账支票,登记现金日记账和存款日记账,怎样清点库存现金等这些基本工作,不到十天半个月,基本都能自己独自完成。
由于她非常热爱这个工作,面对已经工作至少十几年,甚至三四十年的几名老会计,她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在化验室那种为人随和,乐于学习,勤勤恳恳工作。
自从她来到财务科以后,她几乎天天早早地来到单位,进门不是打扫卫生,就是去楼下打热水,特别是每到单位集体打扫卫生的时候,她擦的玻璃又快又净,从不计较别人干多干少,她的这些优点在几位老会计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些正是她被单位财务科选中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