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留心观察这个单元。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再教学本单元时,我多了很一些教学的思路。在讲《搭船的鸟》一课时,我抓出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的动作两个方面。让读者体会到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深刻的了解。学完后我给孩子们留置了小练笔观察蜗牛。学生们先是观看蜗牛的视频然后模仿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去观察蜗牛。学生的小练笔写得很精彩。《金色的草地》我和孩子们先探究课文有几个场景,你最喜欢那个场景?然后一起学习了蒲公英变化的场景,观看视频,用手势理解,进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其实文章理解起来并不难,重点应放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我搜集到了“含羞草”“向日葵”学生观察后交流了他们的发现。学生们预习也很充分,说出了很多,像猪笼草,小猫睡觉时的样子,影子的变化。我给予了表扬,生活处处皆语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本单元时习作单元,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很重要。我在教材看到了尝一尝,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这就是“五感写作方法”。其实五感就是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写作上,我们增加了一个“大脑””例如写“香蕉”,
可以眼:看+像什么。看到的肯定是物品的形状、外貌、颜色,只要从上到下的顺序把物品的形状、外貌、颜色描述出来,最后加上一句“像什么”即可。视觉描写:香蕉弯弯的,好像月亮,又似小孩子微笑的脸。手:摸+什么感觉;试着带小孩子亲手摸一摸物体,感受一下物体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坑坑洼洼的?--触觉描写:它身穿一件金黄色的外衣,摸起来光溜溜的,皮上还有些许小黑点。耳:听+发生了什么八音盒、闹钟、小动物还有声音可听,但是像树叶、花朵、水果这些,根本没有声音,听什么?可以制造声音嘛!树叶没有声音,但是风吹树叶就有声音了;砖头没有声音,但是敲一敲、扔一扔就有声音了。--听觉描写:咔嗤,我轻轻地拨开了这层薄薄的香蕉皮。口鼻:闻+什么气味;尝+什么口感
闻+什么气味这一步比较特殊,需要看情况决定写不写,因为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闻、能尝,比如,一张桌子就只能闻闻它的木头味了…那就可以不写--嗅觉描写:哇,乳白色的果肉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一股淡淡的果香萦绕在我的鼻尖,让人垂涎欲滴。尝+什么口感:对于能吃的食物,还可以尝一尝,比如各类美食,不能吃的也可以不写--味觉描写:忍不住咬了一口,口腔里满满都是细腻的果肉,又香又甜,又软又滑。5.脑:总结/大脑的联想:最后加一点联想: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大片黄澄澄的香蕉园。注意:闻、尝的实践都要保证安全,危险的东西不要碰;吃饭、喝饮料、赏花等时候都是积累这方面素材的好机会。
香蕉弯弯的,好像月亮,又似小孩子微笑的脸。它身穿一件金黄色的外衣,摸起来光溜溜的,皮上还有些许小黑点。咔嗤,我轻轻地拨开了这层薄薄的香蕉皮。哇,乳白色的果肉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一股淡淡的果香萦绕在我的鼻尖,让人垂涎欲滴。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口腔里满满都是细腻的果肉,又香又甜,又软又滑。顿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大片黄澄澄的香蕉园。
以后的作文中常和学生去交流这些小技巧,相信他们出有很多话要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