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突发与偶然性是非常可怕的。由于在平时生活中大家对灾害发生时如何避难与救援措施了解不多,在遇见灾害时更容易惊慌并发生不可控的情况。所以了解并学习必要的防灾害措施是关键的,也是必要的。
地震在世界各地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选择跳楼逃生!尽可能躲藏在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等地,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并且厨房和厕所有食物和水源,可以帮助支撑多一些时间。
在户外时,要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因为这时候高层中的玻璃、混凝土、广告招牌等是很容易坠落的。应该尽可能的远离这些地方到楼房较低矮的开阔处,同时最好将身边的包袋或柔软的物品保护在头部上方,以免被坠落物砸伤。人多的大商场内应避免慌乱以防止踩踏事件发生,可以就近在立柱或大件商品旁屈身蹲下,保护住头部,等待地震平息。
2.震后水源的获取
1)事先准备
最简单的方法是家里提前购置大量瓶装水。很多人可能对自己每天需要多少水没有什么概念,灾害应急不是出门旅游,一两瓶水根本不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亚热带地区轻体力的普通成年人每日饮水1500-1700ml,这是建立在其他含水的食物的前提下,考虑到特殊时期所有生活用水都靠唯一水源,除了饮用还有个人卫生等用途,差不多一个人准备一个桶装水的量才够(每天4升,准备3~5天,一个桶装水约19升)。
纯净水最好是用坚固的塑料瓶储存,瓶子应有盖,不要随随便便用那些普通软饮料的瓶子,容易破。
储存用水至少每六个月更换一次,而且不要放在那些有毒物品(比如说汽油农药)的附近,也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2)应急水源
真的发生特殊情况时,你家的热水器里可能会存有一定的水可以取用,厕所马桶的水箱(不是便池)中可能仍然有一些水,如果这些自来水也没加消毒剂,是可以给宠物喝的。
冰箱里的冰块(不是冷冻室里的霜)可以融化后饮用。各种水果罐头等食物中的液体也可以放心饮用。
如果有游泳池等露天水池可以用于个人清洁,但不要把家中的酒精性饮料、水床里的水拿来喝。
瓶装水以外的饮用水要注意消毒,千万不要喝生水,有条件的话尽量煮沸,家庭水缸也可以按照相关标准用漂白剂杀死病原微生物。
3.震后食物获取
有条件的自然是提前准备食物。一般建议每个家庭成员备好至少三天的食物,而且应当是不需要冷藏且容易加工甚至直接食用的,最好是你原本非常熟悉的食物,这样也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除了压缩饼干、方便面,花生酱热量也不低,同时富含不饱和脂肪和蛋白质。全麦饼干可以保存比较久,家里可以多备点,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日常吃一吃也不错,当然以上都得是那种独立包装的,还有果干、罐头肉类等都是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如果家里有婴幼儿、食物过敏人群的话要注意提前储存好所需的配方食品。
4.地震后不能吃什么?
地震本身不会对食物产生直接影响,哪怕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随后发生了核泄漏,如果此前生产的、有完整包装的食物也依然是安全的, 但是还是有一些具体的食品安全因素要考虑。
1)停电停气停水
考虑地震后可能天然气、电力都会出现问题,此时冰箱就不能再很好地起到保鲜作用了。吃之前一定要小心,看看冰块是否融化,确认食物没有问题。
不建议地震后在没有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前使用燃气灶。不要在封闭室内烧炭,小心烟尘和一氧化碳。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个小时的菜肴不管外观如何都不建议再去吃。
2)个人卫生习惯
吃东西之前要注意清洁双手,如果没有肥皂、自来水可以准备婴儿湿巾或者酒精凝胶来消毒。餐具、毛巾、杯子也都应保证清洁,餐具建议煮沸15分钟以上。
灾后很多摊点是临时性的,卫生也常常不达标,所以这时候要尽量吃现做的热的新鲜饭菜,自己做的话一定要把食物煮透之后再吃,另外经过洪水浸泡后的食物也不要再吃了,也要小心有人把这类食物拿出来售卖。
3)蛋白质易腐败
蛋白质当然也很重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较容易腐败变质,所以高温杀菌、隔绝空气的高蛋白产品比较安全。可以提前买一些独立包装的肉干等零食,可以长期准备着,在保质期前吃掉换上新的,或者半年一换。
奶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再有就是肉罐头了,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光保存即可,不过哪怕是罐头,吃之前如果发现罐头有凸起或者凹陷、表面生锈的情况务必及时丢弃,另外提醒不要随意加热罐头,小心过热爆炸或者外部标签燃烧起火,既然准备了罐头,手动开罐器也别忘了。
4)维生素矿物质
2011年日本大地震相关研究显示灾民维生素摄入不足的风险是存在的,可以准备一些复合型维生素矿物质补剂。
明天和意外真不知道哪个先来,平时多准备,灾难降临时才能做到心里有底,手上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