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是很明白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成长有多大的关系,只知道有关系,至于怎么有关系,关系有多大,就只停留在头脑层面。道理上肯定有关系嘛,没错的,如果认识不够深刻,家长怎么会自发自觉的学习呢?
如果我们都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那怎么可能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呢?伪装是行不通的,唯一行得通的就是把自己学习和孩子成长两者的关系搞清楚搞明白,才可能会开启自我成长的道路。
我们常常听说过类似这样的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很难给到孩子我们身上所没有的东西"。没错,这些都是无数人印证过的可谓类似真理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解,可是如果没有血淋淋的案例给到我们,我们对这些话没感觉,没体验就不深刻,不深刻就觉得无所谓,无所谓就不去行动,虽然很多人说过,自己也觉得学习很重要。
动力不足来源于两点:一是负面的案例看到的少;二是正面的案例看到的也不多。其实负面的案例不少的了,尤其最近这几年,媒体报纸不断报道孩子小小年纪就走上极端,惨案频发。也许看多了类似这样的极端惨案,麻木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那是故事而已。可是,案例里的父母他们当初何尝不是这样认为呢?可是结果呢?不是说每个孩子都会走上极端,而是说父母不学习,孩子走弯路走极端的可能性就会大些。另外一个不愿意学习的原因是看到的正面的案例太少,也就是父母通过学习家庭教育,自我成长,孩子越来越好。他们只会认为,这是孩子的天赋。看得见的是现象,看不到的是真相。如果别人的痛苦不能唤醒你,成功的幸福不能吸引你,请问,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唤醒你?非要等到别人家的故事终于成为了自己家的事故之时,你才会觉醒吗?可是,那时,一切还能重来吗?
人生赢在先知先觉,输在后知后觉,死在不知不觉。有些人注定要到了悬崖才想到勒马,甚至到了悬崖没有知觉,勒马来不及,惨案就发生了。可是,为什么不早点儿觉醒,早点儿勒马呢?因为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正在悄悄走向悬崖,这才是问题根源。唯有学习才能提高觉察力,唯有通过学习才知道教育孩子有那么多的雷区,可是曾经的我们踩了一个又一个啊。
这里,我不想再用痛苦来唤醒家长,因为更多更痛苦的案例大家听多了也见多了,早已麻木了。我只想通过正面积极的分享,让大家看到学习过的家长和没有学习过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么不同。我姑且通过我这样一个学习路上尚是新人的家长如何来引导孩子的案例,以此来说明学习和没有学习还是有区别的。
自从学习过家庭教育,我就有一种感觉和冲动,恨不得把教育的理念浸淫到时光的每一分每一秒中,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有准备和没准备,有意识和无意识,这是最大的不同。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长大后的大不相同。
就以孩子二年级写作文为例,我就运用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发觉出乎意料的好。很多孩子写东西,总觉得无话可写,一方面源于词汇量的匮乏,清楚表达的能力弱,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源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尤其是父母的引导。而思维导图恰恰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相当于给自己的思维画地图,被誉为思想界的瑞士军刀。我呢,也恰恰之前学习过,后来又不断在写作中强化。刚好呢,可以引导孩子写作,不愁没话说,就怕刹不住车。
也许我经常写文章的缘故,有时很难明白写不出东西究竟是为什么?仿佛地上很多珍宝,去拣就是。可是后来明白,不是不愿意拣,而是看不到。我想,孩子更是如此,在他们眼里,写东西很痛苦是因为根本就没啥可写,没有尝过成功的经验。
曾经在孩子二年级作文时我教他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来帮助写作,我还教他储备成语,有意识地把一件事情尽可能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充满画面感。比如,张三走过来了,扩展成笑容满面的张三大步流星地走过来了,等等。这样不断的示范,一方面锻炼孩子思维,有意识的添加词汇,另一方面让孩子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根据画面来写就简单多了。
现在孩子三年级了,写作也升级了,开始写一本书的读后感了。我知道这时就用到了我在扬州朱晓平老师的精英导师班上所学的用思维导图来拆书的技巧。一本书,可以用思维导图把里面的精髓提炼出来,一目了然。我就给他示范了孩子看的卡梅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首先共读,熟悉内容,然后提炼,总结,升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轻松完成了每一步,最后把作业本上所有的表格都写完了。他也发觉写作太简单了,不像写之前的忧虑---怎么才能写够200字。
对于这句话我有深刻理解:父母很难给到孩子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像我财商极低,也因此孩子现在还没有理财的习惯,给他的钱统统花光。而我感受很深的另一句话是:父母很容易给到孩子自己身上具备的东西。像我的语文英语高中时最好,也因此孩子写作和学习英语就相对轻松一些。而我又在继续学习,把我所学的思维导图等应用于孩子的学习,孩子也轻松很多。
所以,你走的每一步,都是替孩子走的半步,你的所学终会化作孩子的一部分,因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当初我也不是为了教而学,而是觉得人要不断成长,自己感觉有用就去学习的。在时间能力范围内,带着学习心态学习一切有用的东西,终将会成为你未来披荆斩棘的一柄利箭。
再次强调,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孩子走的半步,有时还远远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