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1.我需要立即突破的事情?
突破学以致用,拿到结果,突破更专注于一个目标。
2.拿得起,放得下。我拿起过什么?我放下过什么?
放下过往还算成功的职场生涯,将精力投入到构建平衡健康人生中',结合互联网,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到更多人
心得: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最高效能的人生是把突破变成日常。这样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放下不是放弃,是结束后重新启航。不要把把冲动当作提起,把放弃当作放下。
放下就好像火箭升空,爬到一定高度,第一节脱落,第二节启动,人生莫不是如此,为了求生存的生涯结束,认真对待过,无悔。当下正是经历最大的突破之时,重构无形资产,是为人生的新突破,是为拿起
金老师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不怕麻烦→很怕麻烦→不怕麻烦→怕不麻烦 ,这是一种自我认知提升的几个阶段后的行动。 拥有更多的底气,不规避麻烦,而是迎难而上,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换一个角度看缺点,它是人生的蓝海,应该高兴,觉知到它,方能有更新的突破点
我是一切的源泉,先活好自己
金老帅认为所遇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有搞定自己。做好了这件事,就没别的事了。----我是一切的源泉,先活好自己
对于别人的看法,不用太在意,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但可作为一面镜子,检视到自己的不足。大多数人际交往的问题,一句对不起就可以突破和化解,特别适用于亲子关系中
放下那个自以为是的自己,吸取别人的优点,以人为师,特别是以高人为师,就会有新的突破,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得以被放大
以下是书中我划线的重点:
>> 一个开窍的人,能想到以前想不到的,看到以前看不到的,听到以前听不到的,说出以前说不出的,做到以前做不到的,最后活出以前活不出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突破!这样的突破才能超越无常。
>> 从这三次的人生突破,我总结出三点:第一,突破发生的时机,通常是觉察到自己的不足,或面临外在的挑战,或处于舒适圈而产生空虚感时;第二,突破的路径通常先由外而内,然后由内而外,最后内外相生相成;第三,突破的进度刚开始慢到难以觉察,然后逐渐加速,直至飞升。
>> 我知道,自己人生的现阶段正在经历最大的突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隐约觉得,最高效能的人生是把突破变成日常。这样的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提起”和“放下”是人生两门大功课,
>> 因为你只能放下你曾经提起的、你已经完成的,否则只能叫“放弃”,而不是“放下”。
>> 因为我原先就是一个既冲动又轻易放弃的人,常常把冲动当作提起,把放弃当作放下
>> 我发现其实身外的人和事,都无所谓麻烦,麻烦的是自己的念头。
>> 有过这样的体验,我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分为几个阶段:不怕麻烦→很怕麻烦→不怕麻烦→怕不麻烦
>> 我一直看不到的是我认为的小错,未必真是小错;我认为的无伤大雅,别人未必也有如此感受;我认为的补偿,或许根本不是人家想要的。人家要的,不多不少,就只是这个而已,而我能给,却偏偏不愿意给。
>> 经营者也得“学会做母亲”,才能培养出比自己更杰出的接班人。
>> 所有抱怨人才难求、苦恼接班人难产的企业领袖,都该自问:是不是太多“厉害”,太少“成全”了?
>> :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不难发挥优点、避开缺点,成就当然就比别人大。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 一般人为了追求世俗成就,拼命“为学”做“加法”,但人生的“大道”却尽在“减法”中。要做减法,缺点就不能避开,而必须“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如此才是“为道日损”。
>> 人生最终的圆满,算的是总账,不是“日益”了多少,而是“日损”了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 搞定自己的效能不只在事业上,还包括人际关系、家庭、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品质的层面。人生最高的效能,莫此为甚。值得付出的时间,其实不止二分之一,而应该是百分之百。
>> 从今以后,遇到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有搞定自己。做好了这件事,就没别的事了。
>> 我在这则故事里看到生命的限制是“想”,生命的突破是无想的“做”。但尤其令我震撼的,是其中展现出的跟随的力量。
>> ,通过学习打开了觉知,我才看到有些人活得比我广阔这么多,做到那么多我做不到的。原来,他们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谦虚、老实,他们愿意“跟随”。每一次放下自己,做到跟别人一样时,他们的生命就突破了,就把别人的优点完完整整地复制了。能跟多少人一样,就吸收了多少人的优点,生命就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放大
>> 第一个用处,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 第二个用处,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
>>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无须造成对我们的限制,更无须造成关系中的障碍,反而可以成为自我了解的镜子,成为改善关系的触媒。一念之转,我们就活进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岂不善哉?
>> 尤其是和孩子的关系,每一次的更上一层楼,也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发生在我承认自己有错之后
>> 认错为什么这么神奇?我看到了背后的三个原因。
其一,正如不认错会恶性循环一样,认错也会传染,只要有人开始,就必有人跟进
>> 其二,人有错不认,背后必有执念
>> 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