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明白他/她还是个孩子!
等你想要好好陪伴的时候,孩子可能就远走高飞了哦……而你就会来一句废话“父母在不远游”,那当初能陪伴的时候为什么偏偏忍心不陪伴呢?
不必作嘛!
停留在表面上的陪伴确实辛苦,你辛苦孩子也辛苦,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了解其深意。
1、陪伴,是要给充分完整的爱;
很多家长嘴里说爱孩子,结果下班了也不好好陪伴,孩子能敏感察觉到家长口是心非。
在孩子的幼年世界,家长是重心,这个重心肯定不是同学、玩伴、老师,更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社会能够替代的,孩子需要充分感受源自父母的爱,一旦感受不充分,那就会造成从小“缺爱”长大了也“缺爱”的表现。
什么是充分的爱?不是蜻蜓点水辅导一下孩子的作业,监督了功课,端正了习惯,带出去溜了一圈等等,而是指家长有没有用心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思维和想法,并能沉浸式投入到和孩子同频的世界互动交流?
孩子可能是要展示一下自己,可能是想和你玩一个游戏,可能需要你的协助,可能需要家长答疑等等,其他人替代不了。
当沉下来用灵魂与孩子沟通,家长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也会在这种交流中感到趣味。
哼波儿爸辅导体育作业,孩子要求爸爸也做七彩阳光、跳绳,有了爸爸加入后,孩子对体育更上心了,父女两一起锻炼,互相对比,找到了很多乐趣。
女儿手工制作了一架抓娃娃机,让父母来抓娃娃,孩子完成了创意,父母作为第一个体验的对象,这不很好吗?
女儿做完了多肉植物的拼装,叫爸妈和她开植物大会,她主持大会内容,组织了三个植物游戏,足足玩了一个小时,这种把游戏娱乐氛围玩足够,也是需要父母用心陪伴的,好处不亚于带她玩了一次旅游。
2、陪伴,是从0到1的成长;
孩子不是天然成长的,也不是突然就成为学霸的,更不是一下子就学会体贴父母的。
孩子的变化,是陪伴的结果。
当你的孩子遇到什么困惑、困难,想要一个什么物件,想要展开某种尝试,或者想要诉说心里话,如果家长能够陪伴在身边,是不是会更好?
其中,孩子从零到一的成长,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包括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学会,从一到举一反三,从普通到优秀,从规矩到创新,从毛糙到细致,从急躁到稳定,从分心到专注,从不礼貌到有修养等方方面面。
不管是学业还是个性的成长,家长从零到一陪伴到了,见证了,家长对孩子的将来也更放心,孩子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功经验积累,你觉得这种陪伴不重要吗?
陪伴是一件旷日持久的辛苦活,但唯有此,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充分的爱,家长也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是怎么成长的。
以上源自哼波儿爸的带入解读,喜欢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