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阅读了吴士宏的《越过山丘》,我对《全脑优势》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花了一整天时间仔细翻阅,收获远超预期。
在读的过程中,我最常联想到的,是我与先生之间的差异。
多年前刚创业时,他曾因出门时心情不佳,便临时取消了早已约好的会面。日常生活中,他常常整个上午不安排任何事务,一天的节奏真正从下午才开始。就连买车这样的大事,他竟也是在去买衣服的路上“顺便”完成的。旅行更是随心而行,有时只是换一个城市窝在酒店,有时毫无计划,完全自由来去。
在养宠物这件事上,他直接从东北买回一只梅花鹿,养大之后送进了动物园。学钢琴时,他也不跟老师、不循教材,完全靠自悟自创。他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做事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善于剑走偏锋。直觉尤其敏锐,反应极快——无论是危险、机会,还是人内心的微妙变化,他总能迅速捕捉。
传统观念里,我们往往“先买房再买车”,而他早早先买了车。生活中他悟性极高,常有灵光一闪的感悟,表达生动、富有感染力,也乐于冒险。
很明显,我是典型的左脑型思维,而他则是右脑主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总觉得他不够“靠谱”,让我缺乏安全感。但随着阅读与思考的深入,我逐渐理解了右脑型人的独特优势,也更意识到这种差异所带来的互补与平衡:右脑重“道”,左脑偏“术”。
这本书在育儿上也给了我启发:要在孩子大脑尚未定型之前,注重左右脑的均衡发展,避免走向极端,并在平衡中充分放大他的优势。
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它让我想起《道德经》所说的“和光同尘”——真正尊重每一个人的特质,善于取长补短。不必执意修改对方的短处,而应思考如何弥补短板、发挥长处,顺势而为。
在管理上,我得到的是一种生态思维:一个团队如果成员类型趋同,生态单一,或许稳健;但若能保持丰富与均衡,哪怕存在建设性的不和谐,也能激发出极高的创造力,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这也是一种合道的管理——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并尽力维护生态的多样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