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推进,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基础研究转化周期明显缩短,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我国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等方面,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基础研究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开拓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还有提升的空间,创新型、复合型的国家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只有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才能将人才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须抓住关键契机,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立足国内现实,坚持“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加强科研攻关,将基础学科建设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前移。同时,也要坚持从本国的传统文化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基础研究人才的“中国范式”,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同时扎根中国大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塑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创新生态对于推进基础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造就一批拔尖人才,营造让人才“冒”出来的健康土壤,满足基础研究所急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