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就差把一颗真心掏出来给他了,但是对方就是不感恩、不满意,甚至反而觉得你廉价?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的内容,你就有必要好好看一下,因为它或许能够解答你的疑惑。
试想下,当你为对方付出时,对方就一定会被你感动,接受你吗?不见得。当你对别人好时,能换来对方对你好吗?不一定。生活实际体验让我们发现:付出一定会获得回报,这件事的逻辑并不那么合理。因为看不到这个不合理的逻辑,所以当付出得不到回报时,我们才会失望、绝望,才会痛苦、崩溃。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留意过这种现象,就是人们的行为多少会有点“犯贱”,比如总是对那些“对我们不是太好”的人念念不忘。明明他们对我们不太好,甚至伤害过我们,我们怎么反而对他们念念不忘呢?其实这与期待值有关。我们常常会对他们的期待值较低,觉得他们不会对我们好。如果这时他们对我们真的做出不好的事,我们也不会有很大的落差。但是一旦他们突然对我们好了,出乎意料地为我们做了几件事,我们就容易将这个善意无限放大。
事实上,爱情本身也是一种情绪体验,那么这种体验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落差。比如,你本来预期他是一个坏人,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凶狠残暴的,可是他却出乎意料地对你示好,流露出善意,这时候心里落差就有了,“好感”这个情绪体验就产生了。所以,有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就是: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容易被人唾弃。无恶不做的坏人突然救了人,人性仿佛就得到了升华。
那么该如何自薄而厚、循序渐进地付出呢?我们可以从两点入手。
首先,一开始不要制造太高的“基点“,要为向上或变好留有足够的空间。比如你要让别人觉得你的付出有价值,那么一开始可以形成一个稍微“吝啬、自私”的初始形象;再比如你要帮助别人,那么一开始就尽量让“对方获得你的帮助”这件事稍微难一点。
其次,保持上升状态,每次尽量都稍稍打破对方的原始预期。他本以为你是不会帮助他的,试探着张口向你寻求帮助,没想到你竟然答应了;他本以为你还会像上次一样,情人节送完花就完了,没想到你还在家里准备了浪漫晚餐……当你每次都能稍稍超出一点对方的预期,对方感受到的将是巨大的欢喜,甚至还会颠覆性地重新形成对你的正面印象。
今天是#时践夜读 的第407天。恭喜您,又读完了一篇时践的“日拱一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