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推荐一部治愈系电影是《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角色介绍:
沙兹:一个满身肥肉的无志男人。自卑,善良,缺爱,敏感;脑子不聪明,不爱读书,不会安慰人,没有体会到过母亲的关怀。
玛格丽特:一个瘦弱却优雅的95岁老人,爱读书,爱大声朗读,知识渊博。
沙兹母亲:粗鲁,泼辣,老年后有些精神问题。
故事介绍:
沙兹和玛格丽特是在公园的一条花园长椅相识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数鸽子。
玛格丽特提出要给沙兹读书,并赠书予他。
从此关于一场救赎的故事开始了。
沙兹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他却从此开始在固定的时间去见这位95岁的老太太,听她读书。
他的生活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很多变化。谈话时他会不经意提出书中出现的句子,他开始对书中的描述有了自己的看法,他开始对生活的产生了新的期待。
后来95岁的玛丽格特的视力逐渐衰退,沙兹在女友的建议下开始为玛格丽特的读书,并得知玛格丽特被侄子接走后义无反顾去找她。
遇到玛格丽特,是上天给他的一次机会。他认识到自己并不只是一个单纯头脑简单的人,他也可以读书。
他明白了那个内心矛盾从不表达的母亲,不说一句话默默为他做了很多
最重要的是,他准备好了去做一个父亲。关于读书:
“让人难以想象,城市中没有鸽子,没有树木和花园见不到鸟儿飞翔,树叶凋落,换句话说,一个荒芜的地方,季节变化只能从天空中看到春天的到来,只能由空气质量判断,或者从那些来自城郊的卖花人,他们手中的花篮,得知一个可以在市场上买卖的春天”——加缪《鼠疫》
这是玛丽格特读给沙兹的第一句话,有生以来第一次让沙兹觉得文字的魅力。在笔者的描写中,他的眼前出现了成群的老鼠逃窜,画面生动,如同亲临。
后来他开始自己阅读那些书。
虽然初读起来难免拗口,虽然后来玛丽格特送给他的字典让他深觉自己知识的贫瘠,但至少他走出了自己苍白的世界,开始接触新的事物。
阅读让他变得自信,也让他对一切有了新的看法。关于母亲:
“ 在这么有小稚嫩的年纪被如此喜爱着,这样不好,会使你养成坏习惯。寻找期盼等待当母爱降临生命,在黎明时分许下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然后再有其他女人伸出双手,把你紧抱进怀里,这只不过是慰问而已。我们总会回到母亲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 ——《黎明的承诺》
伟大的笔者总能一语中的的戳到人的痛处。
关于母亲,我们总是有很多话去说。
直面母亲,我们总有很多眼神想要逃避。
沙兹是恨母亲的可沙兹也是爱母亲的,在他的回忆中,他仍记得母亲赶走母亲的男朋友并警告说:“别打我的儿子。”
直到母亲死后,他看到母亲为他留下的房产与一个铁皮盒子。东西不多,却也足够重要。
一张父亲的照片,一根剪断的脐带。
关于死亡:
“他总在死亡的边缘活着,爱着。”
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死亡。
95岁的玛丽格特应该更明白这个道理。
她总是很优雅的笑,很坦然的的说。
“衰老尤其对他人是种负担,不过岁数大的好处在于,即使烦恼也持续不了大多的日子了”即使她逐渐的看不清,即使她柱起了拐杖,即使她坐上了轮椅。
她还是会在沙兹的卡车上很开心的笑着说:“oh,你的三明治每次看起来都很好吃!”
死亡是可怕的。
但它并不会阻止我在午后的阳光里去某个鸽子栖息的长椅旁为一个人读一篇文章;并不会阻止我去尝一尝看起来很诱人的三明治;并不会阻止我我们都是渴望爱的。
渴望认可,渴望理解,渴望关怀。
“关于爱的故事里并不只有爱情,有时候甚至没有一句我爱你,但我们仍相亲相爱。”
人的内心不种鲜花,就会长杂草。
去读一本好书,去遇一个知己,去爱一个人。
生命中总有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如果你遇到了,记得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