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聆听上海师范大学徐瑾劼老师的《从国际测评看新时代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创新及实践路径》讲座,内心真的很受震动!我万没有想到大数据时代教学评价已经可以做到这样的地步!也真的被徐老师一个个案例分析中体现的科学性而震撼。双新改革,不仅是教学理念的改变,课堂形式的改变,同时也是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在新课标中其实对于评价早就有表现性评价的说法,表现性评价就是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任务”引发学生相对应的表现,并且这样的任务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需要基于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判断。这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无论哪种类型的表现性评价,都需要“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与结果做出判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是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评价也应该具备这个特征,即真实或拟真的情境、指向明确的任务、清晰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结果做出判断。评价主要以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真实表现以及活动过程中表现和学习成果为依据”,我认为是和徐老师讲的契合的。下午的时候来自上海市静教院附校的周璐荣校长就以更具体的评价量表得实践操作为我们展示了小学阶段科学、有效的评价操作方案,具有实践性和借鉴性。
时代越来越需要创新性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人才,作为高中教师,我们不能继续待在以前的舒适区圈里。高中和义务教育段的教学评价比起来,更为复杂!因为目前社会认可的还是以高考结果为准则的评价结果!我们现在正在尝试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目前基本是教师单方面的记录,家长和社会对非高考结果的评价并不关心,甚至于漠视!但从这几年的高考后的热搜词汇来看 ,近几年高考的数学和物理等学科逐渐偏向应用型学科的考察!情境性和创新性成为高考题目传递出的重要信息。如何做好高中阶段的过程性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借助大数据时代给予我们的便捷性,也需要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也希望在后面能继续得到上海的各位专家的指导,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祖国培养出更多适合现代化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