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才气,是托起《红楼梦》经典的重要一笔。在《红楼梦》里曹公为不同人物,设计出不同风格。每当读到林黛玉带有林式风格的诗句,直叹他为此所花的心思之多。
说到林黛玉的才气,自然少不了她的诗词。早在元妃省亲时,众姐妹按元妃要求作诗,黛玉的才华已是初露锋芒,娘娘看了姐妹们的诗,如是评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大观园海棠诗社,姐妹们第二次聚在一起作诗,以菊花为诗眼,不限韵。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三首菊诗,被李纨评道:“《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十二首菊诗,黛玉轻轻松松就拿下了前三甲,姐妹们亦是一致认可李纨的评判。
林黛玉的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秋赏月时,与湘云对诗的结尾句。中秋月夜,月上柳梢,似清非明的荷塘,一只白鹭从荷塘飞出,吓得史湘云喝林黛玉不敢靠近。“寒塘渡鹤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湘云吟出。林黛玉叹此句的绝妙,自然不甘被比下去。一番思虑之后“冷月葬花魂”应运而出。此句于诗词的平仄对仗功法自不必说,关键是每个字都起到了以词传意,以意托境的效果。此五律成了后人争相模仿的佳句。
“冷月葬花魂”写出了林黛玉在热闹非凡的大观园,却总心有悲凉的心境。说到悲凉,《葬花吟》应该是林黛玉生平的绝唱。
《葬花吟》是林黛玉在葬花后,由满眼落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而后幻想自己未来不可得的一个心理活动记录。《葬花吟》明写花,实写人,林黛玉将自己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以花喻人的《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生平的“诗谶”。其中:“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几句更是淋漓尽致的表露了林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而“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忘两不知”这最后一句,刻画出了林黛玉看到自己红颜老死之日,确是春残花落之时的悲凉。如此笔触让人动容,细想不免悲从心中起。真可谓“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呀!
林黛玉的诗,灵性俱足。她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的才华在大观园显得有些刺眼。林黛玉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但她又绝顶聪明。多思多虑的她,那满腹的才华又好像害了她。她的性格促成了她的诗,总是透着淡淡的悲凉。这朵带刺的玫瑰,刺是她唯一的坚强,那些挥笔而就的诗,终掩盖不住她那脆弱的,深深的自卑情绪。林黛玉终然再才华横溢,终不过是大观园里的寂寞葬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