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无挂碍,生活便是诗;心无烦忧,诗就在身边。
图片来源网络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书上的鸟影在动,墨砚中的杨花沾,手上有书香。美好的时光该是这模样,浅笑安然,岁月静好。
答钟弱翁
唐·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唐代有个穷书生叫钟傅,好不容易当上了小官,又遇上仕途不顺,还多次被降职。一次钟傅镇守甘肃省平凉县,和一位道士闲游,看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这首小诗。
诗中描写牧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心灵无羁无绊,自然放松。实际是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归隐田园。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曾多次隐居山林。呆在湖北的十年,他在碧山的桃花岩过隐居生活。赏桃花,听流水,以天为友,以地作伴,自由自在,情趣天然。
朋友问他,为什么繁华的世界你不去,偏偏呆在这深山老林呢?李白便写下这首诗回答。别人不懂的世界,我乐在其中!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时常会感觉疲惫。忙里偷闲的歇息,学会减压,身心才能愉悦,才能走得长远。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