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学了!疫情长假,孩子是否能够自律成了一道很大的分水岭,自律的孩子总的来说都能按部就班,在家读书、学习,而不自律的孩子在父母复工之后,成了父母上班期间的一大牵挂,总担心没人盯着孩子又放任自流。
一、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自律儿童
同事小王最近买了学区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终于能把孩子跟父母一起接过来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大家都替他高兴。
可没有几天,小王午休的时候开始跟我们吐槽:父母跟媳妇教育孩子的思维方式不一致,起因就是孩子教育,媳妇总是要求孩子各种规矩,而父母生活习惯不太讲究,包括拿东西不放回原位经常找不到、孩子都快7岁了都不能自己吃饭总是爷爷奶奶喂、书包自己也不收拾。
爷爷奶奶总是认为孩子大了就自然好了,而媳妇总是生气都快上小学了,什么好习惯都没有。
双方都挺较真,搞得他两头不是,哄了这个劝那个的,下了班宁愿在公司加班到晚上10点,也不愿意回去受夹板气。
公司里的同事基本上孩子都上了学了,知道孩子有个好习惯是多重要,都同意小王媳妇的观点,劝小王理智对待孩子的行为习惯。
二、孩子养成好习惯,父母将来偷着乐
老人说孩子大了就好了,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叫“三岁看老”,好习惯从小养成,对于未来的加持不是一星半点。
第一、习惯好的孩子会受益终身。
比如拿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是拿了东西顺手放回原处这个习惯,很多成年人都没有。
这个习惯能培养孩子做事效率的提高,如果一个人的精力都耗费在寻找东西上了,一会儿找不到橡皮、一会儿找不到铅笔、一会儿找不到书,你还指望孩子能高效学习吗?
这只是一个最基础的习惯,等到孩子面临更加复杂的情况的时候,如果最简单的效率都没有,你可想而知孩子的效率会如何了。
第二、习惯好的孩子家长将来才能更放心。
孩子的生活效率是决定他生活质量的很重要的方面,很多人都愿意让孩子去当兵,这就是强迫孩子养成高效率的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家庭很多孩子连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成了家以后自己的生活都打理不好,还指望着父母每天给做饭、带孩子。
虽然生活都有压力,但是如果家长不放手让孩子去锻炼,他的生活会是一团糟。
第三、习惯好的孩子将来发展才会稳定。
一个起码的自律性都没有的人,谁会放心把需要担责任的事情交给他呢?
在同等的入职新公司的职业起点上,“靠谱”是最重要的上升选择指标。从工作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条理性和自律性,这才有发展的可能。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应该理智的放手的,不要培养出“小公主、小王子”去被动的适应社会,进入社会后再碰得鼻青脸肿,就要承受更多的挫折了。
三、3点着手培养自律的孩子
孩子的自律性的培养从小就应该从细微处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律性要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
第一、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孩子有能力动手抓东西开始,就要慢慢锻炼他让孩子锻炼自己吃饭,无非是开始吃饭的时候慢点、弄得到处都是。家长不要怕孩子吃不饱,现在的孩子往往都是营养过剩而不是吃不饱。
吃饭是锻炼孩子手脚协调能力的很精细的活动,越早锻炼的孩子大脑发育和眼手协调能力越强,对孩子智力发育越有好处。
家长不要剥夺了孩子最佳的锻炼时机,包办代替一点好处都没有。
第二、在孩子能够独立吃饭之后,就可以锻炼他自己收拾玩具了。
这样对他来说是养成打理自己生活的最初阶段,也可以培养他珍惜别人的劳动的习惯。
如果妈妈每天跟在后面收拾,孩子就不会有自己做事自己要负责的意识,不珍惜别人的劳动的孩子会变得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只会让他吃亏,而家长到时候就更没有办法去教育了。
第三、年龄到了上学阶段的孩子就不仅仅要管理好自己,更加应该学会付出了。
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后让他主动帮助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家里人减轻家务劳动的压力,还能帮助他养成体贴父母的责任感。
只有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的人,才能更加自律,对自我的要求会更高,知道感恩和对别人的付出会更多。
总之,培养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让他去做,让他在体验的同时得到成长,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更加促进他的高度的自律,无论是帮助父母还是将来自己成家,这样的孩子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能够具有很高的情商、能够跟别人友好的相处。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出一个高度自律、带给自己和他人幸福的人。
——————————
我是晨光微晓,学英语、爱绘本、专注育儿心理、育儿经验分享的俩娃妈,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