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段子特别火:
道长说让我们要相信科学,还说自己恐高,然后转身跳下山崖吃饭去了。
这个段子的主角,是武当师行太极道院的陈师行道长。他曾经在抖音上三连跳跳下19米的山崖,引起人们对“轻功”的争议,瞬间成为抖音网红。
十年练功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从小就有武侠梦的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也对这个道长产生了好奇,翻看他的视频,却无意间发现,练太极拳的很多道理,竟然跟我们写作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并且给了我很大启发。
比如有一些是我在教写作的过程中一直在强调的理念,比如:
拳谚说:正楷未精,休骤要学草书;拳路没熟,休想迅速神化。
写作要打好基础,要从师法古人开始,从基本的起承转合练起,不要一上来就想运笔如飞、我手写我心,这个是不现实的。
再比如,“习武贵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这个也是我这些年写作最大的一个心得。因为做头条百家,频出爆款,得到平台认可。我曾经经常被问到是如何做到的,我回答说我的奥秘只有两个字——坚持。很多人不屑、不信,以为我糊弄人,但我说的却是大实话,在写作的路上,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
这又跟拳术的道理想通——
许多人梦想成为拳术高手,挖空心思,或求招式之多,或求不传之秘。殊不知习拳先习德,殊不知大巧若拙。古代先贤早已指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武当拳法是内家拳,重在修心,认为心正则拳正,心邪则拳邪。心念一转,万念皆转。心路一通,万路皆通。
浇花要浇根,教拳要教人。在这些功夫宗师看来,心实的人,打出拳来实在;机敏的人,打出拳来活泼;坚毅的人,打出拳来刚毅;心宽的人,打出拳来舒展;性急的人,打出拳来脆快;性慢的人,打出拳来扎实;好勇斗狠的人,打出拳来风风火火;心术不正的人,打出拳来贼骨溜滑;道德败坏之人,打出拳来必多委琐之态。
之前我更多的都是在思考“术”,没有思考“道”,而“修心”恰好是我之前没有认真想过的地方。
最近刚好看到稻盛和夫所说,他觉得自己取得日航以及京瓷的成就,原因不过是在企业经营中,彻底地贯彻了经营的原理原则而已。那么所谓原理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贯彻做人的正确的准则”。我在必须作出经营判断的时候,总要扪心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坚持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对于这句话我曾经充满疑惑,现在结合武当拳法的理念,若有所悟:不论管理还是功夫,其核心都在于“正心”。
那么写作是不是也是如此呢?后晋的赵莹在《旧唐书·柳公权传》里确有此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心正则笔正,练笔以修心。心越修越静,才能文思泉涌,文气充沛,反过来,行文能助人排解情绪,降服心魔,拓展认知,增长智慧。
最近刷简书时无意间发现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小小年纪患上抑郁症。震惊之余,也不免发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只有格物致知的教育,却没有诚心正意的教育,有强身健体的教育,却没有强健心灵的教育。
而在古代的儒家教育中,诚心正意是最重要的一环。《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先格物致知,认识这个世界。再诚心正意,认识自己,知道如何跟自己相处。再齐其家,知道如何跟家人相处。再治其国者,“治大国如烹小鲜”,能管理好一个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才能管理好千万个家庭组成的大社会单元——国家。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我们最终才能明明德于天下。这个教育理念,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人的成长规律。
然而我们的教育却把格物致知作为了指挥棒,作为了KPI,我们最关键的心灵成长期,都在过度地格物致知中度过,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很多中国人都缺乏独立人格、心灵孱弱多病的原因。我们缺失的这一课,都要靠我们自己的修行去补回来。而文学、艺术、音乐、舞蹈,这些传统的心灵修行法门,曾经帮助过无数儒者强健精神,但在这个讲究功用的时代看起来毫无用处,殊不知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些修行法门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建立对自我的认知,提升我们对心灵的修炼和滋润。而如今的修行法门,较之之前会更多,比如各种现当代的运动,现当代的舞蹈,都可以是修行法门。比如写作,便极大地缓解了我的抑郁症,帮助我们这些性格内向的人排解情绪,强大心灵。
写作确实是术,掌握、符合规律、方法、节奏是为法,写作又能成为修心法门,如若心诚意正,信仰坚定,便能升华为道,道可道,非常道。心正,内心澄澈纯净,才能道正,道是上乘,“以道御术”,心定才能道正,道正才能御术。可见写作只有诚心正意,才能专注,才能有大的进益。如若心思虚浮,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很难有大的进益。
这么一想也就明白,为什么我的弟子里,只有极少数为人忠诚正直的人最终能成正果,而很多一点就通的聪明人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信任得到重用,最终还是会因为各种事情离开。可见“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古人诚不我欺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既要强身,也要强心,而厚德载物,却讲究的是正心诚意,保持虚空,才能始终保持探求、开放、接纳的心态,厚德载物。
诚心正意这四个字,知易行难。之前我也曾报以轻慢之心,如今亡羊补牢,醒悟得还不算晚。把这个“道”层面的问题想明白,最根本的问题想明白,才能真正地笃行之,才能道法自然。就好比武当拳法到了最后的境界,便是“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便是“逍遥”。
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心灵最应该到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