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野菊花。想起了我的童年。
早春,万物复苏的季节,野菊花就悄然露了头。我和姐姐,还有小伙伴们,挎着竹篮,高兴,欢喜,怀着希望,满载着兴奋到村子南边广济河沿,采摘野菊花嫩嫩的叶芽。采来的嫩叶,吃法多样,可以生调吃,可以开水烫下吃,最香的是拌点稀面糊糊烙小鏊馍吃,这就是童年无上美味了啊。
这个时候的野菊花,只是一簇一簇的,矮小精灵,我们就那样小心翼翼的一棵棵采摘。幼小的嫩芽在枯槁的老枝根部新发,绿绿的,软软的,青青的,亮亮的,挨挨挤挤的凑到我们跟前。
等到阳春三月,草碧绿的时候,野菊花也长大了些,微风吹过,会摇曳舞蹈了。这个时候出去采摘,最有成就感了。小小的竹篮或者塑料提篮能装的满满的,在缺菜的年月里,会换来妈妈欣慰的笑容,这也是我们赖以生活的菜品之一啊。当时节,蔬菜就是出春的白菜萝卜,已生梗,或是晒干的白萝卜片,最好的就是买的黄豆芽了。所以,能吃上新鲜碧绿的野菊花,已是一大幸事。
我们除过吃新鲜的野菊花蒸菜,调菜,烙馍外,顶重要的就是采摘大量或者足够多的野菊花后,妈妈会把她洗净,通风处晾干水份,生腌储存起来,用作割麦打场时吃。这是很好的一份大餐。当时,我总能为自己又贡献了些力量而幸福着。
野菊花,有黑红杆和白绿杆两种。黑红杆多数直竖竖一棵棵的,白绿杆呢,多数是簇生聚集生存。我喜欢黑红杆的,因为她一棵棵的生长,采摘方便,且量大,容易收获成功,嘿嘿。但是,白绿杆呢,她的叶片大而嫩,各有千秋。
去年在姐姐新盖的院落前边空地上,给妈妈移栽了2棵野菊花。她易成活,不在乎土地贫瘠或肥沃;她无私奉献,幼时嫩叶嫩苗,长大了掐尖吃,老了老了,开小黄花花,味苦,良药利于病乎。在家门口轻松吃上了自己养植的菊花菜,妈妈很高兴,天天眼瞅着她成长。每次我回家看望老妈,都给她浇点水。她沐浴着阳光雨露,亲情浇灌,裹挟着浓浓爱意,焕发出勃勃生机,长势喜人。到了秋天,收获了一片金黄的花海,呵呵,夸张了些。花儿败落了,妈妈看着米把高的蒿草觉得碍她种的芥菜事,就让我把给掳去。我折断茎后,随手撒在河沿坡下。让人喜出望外的是,今春,在这里发出一二十簇新生的野菊花,一簇簇的点头微笑。心甚慰,花儿也有意,和爱她的人为伍。
上网查了查资料,得知:
野菊花性微寒,归肝经、心经。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野菊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但因野菊花性寒凉,所以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我钟爱的野菊花,承载了我的童年,味道独特,记忆犹新。
喜欢你,我的野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