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妈妈俱乐部,不少留守妈妈诉说,在孩子留学后,自己经常以泪洗面,夜不能寐,每天最精神的时刻就是深夜跨越时差和孩子视频的时侯。那日,孩爸参加朋友女儿的婚礼回来说,儿子出国念书后,你若无所事事就梳理记录下孩子的成长经历吧,等到他婚礼的那一天,作为礼物送给他。想来这也是个不错的主意。书写一下儿子的成长过程,记录下孩童时的童言童语,追忆一下为人父母的心路历程,既可无聊时打发时光慰籍对儿子的思念,也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分享。儿子自小淘气叛逆、特立独行,成长过程即便不算跌宕起伏,也是磕磕绊绊,荆棘丛生,这段记录权且就叫“熊孩子成长记”吧。
儿子的童年基本散养长大,幼儿园没有选择公立幼儿园,而是去了较为宽松、张扬个性的艺术团。孩爸自己贪玩,奉行实践出真知,从三、四岁开始,我们就有了相对固定的游伴,三、五个家庭,孩子们年龄相仿,一有假期就结伴出行。到初二,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曾三次去太行山脉,在没开发的原始地带,经历过迷路、断饮,留恋于大漠风光的苍凉,感动于徽式村落的幽寂古朴,在神农架追寻过野人的足迹,在长江源头感受渚河源的震撼。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当领略壮美神秘的风光,被感染,被震撼,感觉自己也变得温柔、开阔和坚毅。
那几年孩子的玩伴相对固定的有芊芊、毛宝、还有“单簧管”,毛宝年龄大些,早儿子两年已去美国念书,去年相聚,当年的假小子已出落成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单簧管今年也升入大学,最让人心疼的是芊芊。大概在10岁的时候长脑瘤,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去世了,清晰的记得当时在武当山,因山路陡峭,芊芊让儿子牵着手下山,走到平路,芊芊爸说“下山了没事了可以自己走了”,芊芊说“有事有事”,还喜欢让儿子继续牵着手。芊芊去世后,芊芊爸妈也跟大家失去了联系,或许是不能忍受丧女之痛,也或许是女儿的离开让两人失去了羁绊,后来听说芊芊爸妈也分手。感叹世事的无常,无论亲情友情亦或爱情,都应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常听一句话 “生活不是目的,而是旅程”。从小开始的旅程,是扩展生活广度的起点。在孩爸的鼓励下,儿子把出游的经历记录下来,收入小塔胤豪个人博客,虽然很稚嫩,却也别有情趣,当时在我们朋友圈也算小有名气。其实孩子和父母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孩子就如同家中暂居的客人,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当孩子即将远行,才感觉相伴成长的路随着飞逝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无论多忙都要给孩子多一些陪伴,这样未来才不会有遗憾。成长的过程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错过了就没有回播和重演。或许成长就是陪在孩子身边,一起去走很长的路,去看很多的风景,聊很多的天,讲很多故事,学会欣赏美和爱,收获感动和领悟。
作者:静心ling
链接: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