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原本上学上得还不错,过了一个假期,或者生病在家住两周,对于幼儿园又开始产生抗拒心理了。原本开开心心上学去,现在早上起床第一句就是:“妈妈,我不想上学。”然后就嘤嘤哭泣。
我家的小朋友最近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生病在家休息了两周,这期间她习惯了在家的生活,要复课了不愿意去幼儿园。我苦口婆心和她说了很多,也安慰了很多,但就是不奏效,每天入园都是哭得好伤心,让我十分苦恼。
所以这次和六帽村的伙伴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从中也得到了启发,更好地应对孩子这种状况。
孩子排斥上学的原因
估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家里孩子才上幼儿园,就开始“厌学”。每天不肯起床,不肯上学,一说上学就俩眼一闭哭成个泪人。任凭家长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挽回不了宝宝不想上学的心。
在我们看来,幼儿园没有学习压力,又有许多小朋友一起玩,有各种玩具和有趣的活动,还有老师的陪伴和用心呵护,应该是很受孩子们喜爱的。但孩子们还是排斥上学,可能有以下3点原因:
1.对妈妈的依恋
孩子在幼儿时期都会对母亲产生依恋,进而产生分离焦虑,所以无论是不是上学,宝宝都不想与母亲分开。不仅不想上学,还不想让妈妈上班,想让妈妈时时刻刻陪伴在自己身边,并且专注地陪自己玩。
而我们也会发现,越是父母忙碌没时间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或者是孩子幼儿园以前是隔代教养的,这个问题就会更加的明显。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导致的。宝宝需要看到妈妈才能确认妈妈不会离开自己,不会把自己丢掉或再也见不到。当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和焦虑时,就会很直接地用哭泣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孩子小的时候,安全感是需要反复建立的。原本有的孩子安全感很足,生活也独立了,但妈妈出差离开两个月,孩子又变得黏人了。所以我们需要时常问问自己,最近给的陪伴是不是不够?
而最近经过我多次的询问,宝宝不想上学最大的原因还是“幼儿园里没有妈妈”。而针对这种情况,好友金老师给我推荐了正面管教中的一招,分享给大家。
当孩子表现出不想与母亲分开,有情绪积累和升起的时候。作为母亲可以先下手为强,表现出难过、着急,比孩子更加不愿意分开,同时真诚且语气柔和地表达出对孩子的爱。
比如说:
“哎呀,妈妈上班要迟到了,可我真不想跟我的小宝贝(最好叫宝贝的小名)分开。快来让妈妈抱抱,亲亲你的小脸。”
“我最亲爱的小宝贝,我真想一直抱着你,可是我还得去工作,宝贝也得去幼儿园了,要不咱们约好,晚上见,咱们一起玩个游戏。”
这个时候,孩子寻求爱和存在感的需求会得到满足,从而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或者让孩子给出建议(这个根据孩子在性格而定)。满足孩子对“被爱”的确认,他的情绪问题可能就缓解了一半,至少不会升级到家长气急败坏地大吼大叫。
2.在学校遇到困难
我们需要了解孩子是否在学校遇到的困难,让他们不想去上学。通常情况有以下几种:
比如人际交往上的困难,小朋友不和她玩,没有玩伴。
比如学校换老师了,不适应。
比如当父母的最怕的那些黑暗事件。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多和小朋友做角色扮演游戏,来了解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让孩子做老师,我们做学生,看看“老师”会怎么对待状况百出的孩子。那基本上就是她在幼儿园的真实处境。
3.“假期综合症”
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在初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斗智斗勇”过了。然而一旦孩子品尝过了“自由”的快感,又会不想到幼儿园去过拘束的日子。就像我们放假回来,会有“假期综合症”一样的。
4.幼儿园的“不自由”
想想孩子如果现在在家里,想什么时候看电视或者玩什么,是可以自己自由选择的。但到了幼儿园之后必须按点自己吃饭,到点就要休息,老师不给看电视就不能看电视,并且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坐着。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规矩,在孩子们看来都是压力,让他们觉得很不自由。这时候孩子就会反应过来,上幼儿园真的不好,就有可能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当然还有孩子离开家的环境来到集体生活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们要适应没有大人跟在后面的照顾,要学会自我服务,要学会跟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幼儿阶段孩子们都处于探索期,他们会用自己的观察和行动来学习与他人交往,探索边界,这就无疑会有摩擦。所以我们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导致孩子心情比较低落,不愿意去上幼儿园。
孩子上学的好处
曾经有段时间宝宝很喜欢问为什么,我基本都能回答,有一次她用崇拜的小眼神看着我说:“妈妈,为什么你和爸爸什么都懂呢?”,我告诉她因为我们去上学,学了很多知识,才能懂得那么多。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而这次孩子哭闹着不想上学,我也提到了这个,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能完全理解上学的意义,不过还是要坚持让她上学。回想这1年孩子的幼儿园生活,变化还是蛮大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比较大的进步,交到很多朋友,人也变得自信很多,由此体现上学有这些好处:
1.与同龄的孩子共同成长
在学校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做他们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同时能更好地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虽然在家里,也有小区里的孩子一起玩,但是相较还是少。我们代替不了孩子的同伴,也因为思维固化,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世界,而幼儿园的大环境,会更适合孩子成长。
2.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里老人多,多少会惯着孩子,很多事替孩子做,走到哪都会有人跟着,也让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自打孩子上幼儿园后,自己在家能好好吃饭,自己穿衣服和收拾玩具,在学校老师们帮助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这些日常,小朋友还学会画画、搭积木、唱歌等,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还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
换成在家里,一个是容易惯着不成样,另一个也是很难给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氛围。而在学校还让小朋友学会了遵守纪律,学会了敬畏老师,这是我们一直想要的。
3.为一家人减轻了压力
孩子出生后的3年,家人特别辛苦,自打幼儿园后,早晨送下午接,一日三餐也是在幼儿园吃。我们因为时间缘故,总是父母在接送,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父母也有空过自己的生活。哪怕不说,也能体会到带孩子的辛苦。所以,不仅是孩子自身需要上幼儿园,作为父母,也希望上幼儿园,来减轻家人的压力。
而在幼儿园阶段也是让孩子们慢慢适应上学的氛围,同时增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为以后上小学做好铺垫,特别我们学校还请了外教老师,孩子们对上英语课特别感兴趣。
如何应对
作为家长,要学会用平心静气、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聊天,先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当我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询问,了解了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那么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
1.安全感的培养
孩子的安全感应该决定了他愿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去外面,上学或者玩耍,都需要有充足的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可能是因为少了某个家庭成员的陪伴,也可能是孩子还不懂事,心智发育还不成熟。
如果是最近爸爸妈妈的陪伴不够,或者有长时间的分离,那我们就只能用时间来换,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多有效陪伴,多创造一些特殊的、专属的活动来做。
比如:爱的泡泡糖游戏。
和孩子面对面站着,孩子说:“爱的泡泡糖”,妈妈说“黏哪里?”孩子说:“黏……”(任何一个身体部位)。角色可以互换。
身体部位我们可以多想想有趣的地方,比如头发丝、屁股、胳肢窝、手肘……一方面带孩子认识了身体部位,另一方面,让爱在彼此之间流动。
2.学校的问题
如果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和小朋友相处不好,我们可以就事论事,多带小朋友做复盘。
发生了什么?自己的情绪感受怎么样?
对方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下次可以怎么办?
多带小朋友做复盘,小朋友在下一次遇到相同问题的时候,就会慢慢学会处理了。我们要给予孩子最多的耐心,毕竟这个阶段,他们的情绪认知还没有发育完全,我们只能静心等待。
如果是换老师、同学离开了的不适应,那我们可以多和现在的老师交流一下,一起思考让孩子和老师逐渐熟悉起来的小方法,比如秘密暗号之类的。慢慢地孩子在老师面前有了安全感,就会更加适应学校生活了。
如果是我们最不愿意发生的一种,那就需要尽快脱离环境,并且花大量时间来帮助孩子走出阴霾,这又是另一篇课题了。我相信绝大部分孩子还是比较幸运、没有这样的极端情况出现的。
3.“假期综合症”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真正地接纳,认真地聆听孩子——“哦,你不想去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呢?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怎么样?”同时,我们也要多和老师沟通,表述清楚孩子的表现,并请老师说一说她在学校内的情况,一起沟通方法。
孩子对一件事情抗拒,归根结底,还是她遇到了某些困难。而孩子太小,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就需要我们家长放下身段,耐心细致地去找原因、找方法,帮助孩子从一个个困难中走出来,慢慢长大。
孩子如果还是真的不想去幼儿园,可以帮他请一天假,带着一起去上班,然后再帮他对比分析:是上幼儿园好玩,还是去上班好玩。
平常我们也要多询问孩子在学校中开心的事情,让她记住这种愉快的心情和美好的校园生活,也能增加她对上学的憧憬。
而平常我们也要慢慢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他的坚实后盾,告诉孩子:“不管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和爸爸妈妈讲,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决,教你怎么去处理。”
4.环境的塑造
不愿意上学的孩子也可能是家里好玩得太多了。我们家的玩具十分丰富,积木、桌游、刮刮画、动物玩偶等各类玩具和绘本家里都有,还布置了专属于她的玩具角和阅读角,要稍微减少一点儿童化的氛围会让孩子更期待去幼儿园。
家长的生活习惯要更加的外向才行,孩子的奶奶特别喜欢出去,一秒钟都不想在家待着,我们不在的时候孩子就必须跟着她出去,被动的离开了熟悉的家。
最后,作为家长,要相信幼儿园的老师会积极地跟上做好工作,不要过于担心,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不过无论如何,帮助孩子成长,自己过渡到可以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这才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希望我们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温和而坚定,用足够的耐心与理解,静待花开。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谢蓉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金鑫
红帽:张文春
黄帽:曹志斌
黑帽: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