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云(5)

我曾经闹过一次笑话,还把睡梦中的祖母吵醒了。

故乡的云(5)

一个冬日的清晨,天麻麻亮。听到有人喊“同—志—”

心想谁这么难受,是要过来看急诊么?“同—志—”声音越来越近,似乎就在后门口了。

“奶奶,有病人看急诊了。”奶奶被我摇醒了。奶奶也仔细听,的确有人喊“同志”。

一个远道而来的病人么?不知道医生是谁。病的很厉害吧,一直喊“同—志”……

我和奶奶赶紧起床去开后门,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病人。

打开门一看,一位中年妇女在卖粽子。一路叫卖“粽—子,粽—子”而非“同—志”。

桂林话的“粽子”发音像极了普通话的“同志”。

那已经起床出来了,说什么也要尝尝这粽子的口味。

要了板栗、黑芝麻、咸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说起粽子,自然会提端午。母亲和大多数桂林人一样,祖籍H南。那里是爱G大诗人屈大夫故里。端午包粽子也是家家户户的例行的重大活动。

外祖母一定早早过来帮忙了,洗糯米撒上碱水;煮粽叶,粽绳;切好五花肉,用料酒、酱油、五香粉来腌;花生米,红豆,板栗 ,一切准备就绪。

裹粽子了。一张粽叶放置手中心,两边各添加一张,总共三张。用汤勺子舀糯米一勺在最下面,筷子夹一块长条的肉在中心,再添加花生,红豆和板栗。再添加一勺糯米盖面上。

提起中间的粽叶两头,对准了拉紧,裹住食材。两边有侧漏的。分别又把左右两张粽叶向中间仅仅靠拢。外祖母是左手拿粽叶,右手添食材的。

左手将粽叶把食材包裹住后,右手扯出一根粽绳,一边用嘴咬住一头,一边把绳线一头抓在左手大拇指处,把粽叶的中间,扯紧裹扎。

祖母这时会出现在剪绳头的岗位。

包这种四方粽,外祖母是多年修炼的手艺。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煮粽子也有讲究,她们也会小声嘀咕。好像也要放什么东西才会煮的快而软烂。

包粽子的日子里,江上划龙舟。我很小的时候 见过有渔民投放吃的东西喊着什么“ou~hou~ou~hou”,跌宕着竹排,一路喊一路投。

母亲说渔民以打渔为生,自然要对鱼好点呀。喂饱了鱼,鱼会有千千万万子孙后代,他才打得到鱼啊。

有一户船家感谢母亲医好他家独苗,他们端午送粽子过来,草绿色,细长的,有现在保温杯的样子。母亲说叫枕头粽。一粽一家人吃才吃的完。里面糯米加了艾草之类的。艾草已经完全以绿色融入糯米粒里了。从淡青色和气味才勉强可辨认。

比不上两岸街坊的桂林粽那么香,食材那么考究。

我远嫁后,常听母亲说现在的粽子居然做起黑糯米香粽了。

一次母亲过来陪儿子高考,她要让自己的小外孙高中(粽),包了黑米粽。结果没怎么煮熟。她还是乐此不疲地说,我下次还包。

不知道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力较低的状态下,还是顶顶聪明的,选择粽子这种食物。特别是碱水凉粽。保存得久,吃起来方便。掰开粽叶,蘸点糖,没几分钟就治愈了呱呱叫的饥饿肚子。

我是什么粽子都爱吃,只是吃不下肥肉。很多爱粽人士是专挑肥肉吃的。因为肥肉已融化成亮晶晶的液体了。

一口下去,从口齿到食道一路滋润。

软糯咸香,气味宜人。吃一点就觉得腹中充实,多吃一点就厚重不少。

家乡的味道,舌尖到心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题记——说起端午,不免想到粽子。提到粽子,却并不只会想到端午。 童年记忆里的端午,弥散着浓厚的白酒香,醇厚,辛辣,...
    小胖蕊阅读 254评论 0 0
  • 濮姐说,晓燕给我的粽子想些文案吧,我发发朋友圈。可是我竟然一时之间毫无头绪,只觉得找不出华美的辞藻去形...
    同里红阅读 168评论 0 1
  • 是北方粽还是南方粽?是甜粽还是咸粽?是素粽还是肉粽?江湖中甚至还把天下粽子分为“京、浙、川、闽、粤”五大流派,动辄...
    江户川柯镇恶阅读 435评论 5 3
  • 农历五月初五的宜昌,天气还是闷热的厉害,父亲从远方让人捎来了粽子——精致的礼盒模样。我心里窃喜,想着市面上的粽子怎...
    浮木杜郎阅读 547评论 0 0
  • ​ 移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说到端午节,我们联想到最多的民俗是吃粽子,划龙舟。其实在...
    魔王_Archenemy阅读 1,710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