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田里的候鸟
简单的食物,本真的生活,教会了每一个挖藕人感恩自然。对于他们来说,每年挖藕的时间会持续5个月,时节过后就会归去。这是挖藕人与上天和自然的约定,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总会得到最甘甜的回报。
秋末,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进入秋季,湖泊水位开始逐年下降,这个自然规律使得人们有机会接近湖底的世界。挖藕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远千里来到此处,为的是迎接一项艰苦的工作。
藕田,漆黑一片。盛夏的莲蓬开始枯萎,泥沼地底深处正酝酿着一种自然美味。要想挖到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叶木舟,二十几个忙碌的泥人,在天空还未全亮之时,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对于每一个挖藕人来说,他们就像候鸟一般,苦苦等待的是来年的开春。
吃藕不忘挖藕人
藕,为“灵根”,常常食用能“令人心欢”。莲藕煮熟后其性由凉变温,能促进食欲。中国在一千三百年前就已经深知其中的秘密。
春分栽藕,四月长叶,六月开花结果,七月采莲,十月挖藕,一搬挖满150天。四季轮回中,人们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中国农民传承祖先的经验获得丰沛的回报。
每年秋季,是挖藕人离开家乡走向挖藕季节的时候。莲藕埋得深,通常在泥下半米的深处,也只有这样,藕才能长得又长有大,每每下藕田挖藕,泥巴埋去大半个身子后才触及其根茎。
他们双脚插在泥沼中,弯下身子面朝大地,十指深深地伸入淤泥,采挖出雪白脆嫩的莲藕,将一节节紧紧相连的莲藕掏出来,一手握住,一手顺着藕节去掉淤泥,初步清洗后的莲藕被统一堆放在船上的筐中,等待清洗。
挖藕既讲力气又讲技巧,先得用铲子把泥挖开,顺着有荷秆的地方铲下去,铲起一块块长条状的泥块堆在旁边后,才能找到下面的藕,然后双手伸进淤泥里把藕拉出来,这样才能采到完整的一段藕。
藕是横在泥里的,因此,用力的分寸要把握好,摸清楚整根藕的走势和长度,然后再逐段地清除淤泥。藕断了就破了卖相,灌进了淤泥,就更卖不出价格,所以每一个挖藕人,都要小心翼翼地把藕完整地挖出来。
黑泥、白藕,皮裤,秋天的风中,挖藕人用自己的辛劳,从田中挖出缕缕藕香,为人们奉上餐桌佳肴。
一碗汤,不负秋光不负藕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挖藕人遵循着一套严密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虽然每天都重复着单调的工作,可他们早已习惯。
“不时不食”是美食的定律,每一年入秋的藕都分外让人期待。藕随荷花,有着淡泊的性格,作为食材可塑性极强。七孔的红花藕和略显肥腴的排骨炖在一起,汤色变成清澈的粉红,临上桌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就是每个秋天的标配──莲藕骨汤。
也有简单的做法,九孔的脆藕在水里一焯,加点酱油陈醋,淋上上好的葱油,清爽怡人,如一道秋光暖阳。
在每一个滋养生活的料理后面,都是一群用心建筑这种美好的人。所谓敬畏之心,不仅仅指不可违天而食,更告诉我们,对于辛苦得来的食材,只有倾尽心力让它变得好吃,才不辜负它的由来。对于努力长成的藕是这样,对于努力的挖藕人更是如此。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