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个同龄的男生初中毕业就辍学开始打工挣钱了,刚开始因为年龄不够都是跟着他爸爸在工地打零工。
后来到满18岁后便去学了车,贷款买了车,随后就借助丽江旅游业的优势接送游客,当导游,在几年的摸爬滚打中,渐渐有了起色,生意也不错。
很快,生活稳定后,在我读大一的时候,他就结婚了,取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在我毕业刚开始找工作时,他已经在夫妻的共同努力下,家人的帮衬下,在自家地基上重新盖了新房,换了新车,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如今,在我的工作逐渐稳定刚刚步入婚烟殿堂,开始考虑自己新的人生阶段的时候,他已经自己开了租车行,事业已经有了小起色,当然,收入也是比我们多得多。
回想刚上小学的时候,到现在我依旧清楚的记得我们年级一共64个学生,单我们同村的就有二十七八个。
那时候,村里还是很重视读书的,因为前几年里通过读书走出去的人每每回乡,身上不俗的谈吐,白皙的皮肤,总让人感觉和留在家乡的人有一段差距,让人心生羡慕。
所以到后来我们上学时,父母辈总会提醒孩子一定要好好读书。所以到中考结束继续在上学的15个伙伴其实也是相对学习成绩比较好一点的,那些没上学的大多是自己实在读不进去了才放弃的。
那几年,暑假的村里,谈论的话题就是村里考上了几个大学生,什么时候请大学客了,邻村考上了几个,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一本了……
每每被村里人议论,有大学生的父母在村里说话语调似乎都高了几度,走路也能不自觉的挺起胸膛了。
高考结束后,我们同村继续去读大学的就已经只有8个同伴。
大家都去了不同的省市,开启了自己的大学梦,而没上学的也都很快融入了社会。
四年后,我们都毕业了,刚开始,大家都在昆明发展,找了心仪的工作,不过陆陆续续的都在一年内又回到了丽江,有的开始在家备考,有的很快就近找了工作。
一晃毕业6年了,目前在昆明工作的只有我和另一个同姓的男生,薪资待遇基本能保障生活。
其他都回了丽江,一个考上了编制,其余都找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工作,生活也基本有保障,但是大部分也就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结婚了的也很少。
而此时之前没继续去学习的那伙同伴,基本上已经成家,有车有房,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似乎也都已经没法和他们相比了。
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学生也不再是村里下一代人的榜样了,我们甚至经常会听到村里人得意洋洋地说:“看看你们这些大学生,赚的不如一个初中生,读书有什么用?”“如果早早回家不读书,早点工作你父母供你读书的钱都可以在城里付个两居室的首付了。”
当然,因为这样的观念的传播,村里也有一部分孩子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在意,出门打工赚钱,孩子丢给老一辈。
只要不生病,不惹事,其他都可以,学习成绩也不再继续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读书,真的没用了吗?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寒门难出贵子”这些言论频繁刷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样的观点?
一是现今越来越宽的阶级鸿沟让底层人看不到希望
二是人们过去认为学历=好工作
三读书无用论是在塞庸人的奶嘴。
但其实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一、打工人里的高收入群体,学历高的多还是学历低的多?二、世界五百强的创始人,学历高的多还是学历低的多?
(当然在写这个问题时我们客观的看大多数人其实也就希望有一个稳定普通的收入,并没有给自己设想大的宏图愿景,客观的说,读书确实没用了些。)
一个社会里,如果没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也能有很多工作的机会,甚至那些能赚钱的比有文化、有学历的人还多,不是读书没用了,其实只是这个社会变好了。
那些很慵懒很平庸又想考学历找个好工作的人,已经没法再继续滥竽充数了,我们只能说,在这个社会里,学历是一个敲门砖,但是他已经决定不了你一定会有一个高收入。
所以,梳理来看可以发现,并不是读书没用了,而是读书≠应试教育,抛开传统的学习方法。
在我们这一个时代,单靠应试教育获得文凭已经无法获得成功了。
所以,要学会改变:
一、转变读书方法,爱读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去读,要尝试把你的这个兴趣发展成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基石。(其实目前教育部已经在对应试教育进行转变,初中毕业后学生进行分流就是鼓励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去读。)
二、转变对学历的态度,当你把学历当成是一种智力、学习能力、及品质的筛选方式时,你会发现,学历格外有用,就好比你去到更好的学校时,遇到更好、更优秀的人的概率就会变大,你变得更好、更优秀的概率也会变大。
三、转变自身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想书写自己不一样的人生价值,但是,不读书,你所做的是谁都能完成的普通工作,对社会的贡献也不会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育好下一代。
其实,回到最初的问题,你应该会发现关于读书无用论的说法大多都是出自那些本身就没有文化的人之口,他们大多是没有经历过这条路,只把他当成了是一种找工作的方式。
但是,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都市仍然是底层人跃迁的唯一方式。
了解神州十八宇航员家庭背景可以发现,他们三人的起点比很多人都低,没有背景、没有资源,却从泥潭里飞向太空,摆脱了原先的阶层。
在这小小村里,关于读书,我们这一辈分人似乎也给身边人做了不好的示范,但是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在不断转变,只靠当下得过且过的态度继续生活肯定不行的,好好读书依然会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即便现在,我们都要继续坚持读书。
最后借助董宇辉的一句话结尾共勉:读书不一定能让你前程似锦,功成名就,但至少可以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