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过、看过、用过很多模型。
比如:
我们常见的swot模型、smart模型、star模型、PDCA模型、四象限模型、金子塔模型等。
这些模型的价值都非常巨大,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如果能够坚持运用模型进行思考,我们将会获得以下几点好处:
好处一:提高思考效率
我学到的很多模型都是前人实践出来的精华,借助模型进行思考,可以让我们的思维考更加具有逻辑性,有逻辑的思考可以让你快速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好处二:降低行动难度
有了现成的模型,就相当于行动有了路线图,只要按照路线图行动,就可以非常轻松的进入状态,避免害怕困难而一直拖延。
好处三:快速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
运用模型进行思考,可以让你快速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成行一个行业高手。
比如,你运用3W模型来总结行业的知识,可以让你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能知道怎么做。
把这一模型学到极致,就受益无穷。
既然好处这么多,那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如何进行模型化思考呢?
我写文章不喜欢写虚头巴脑、无病呻吟的文章,既要写为什么这么做,也要写解决方案才是我的风格。
下面我分享几个有用的小方法与得这共勉:
方法一:多实践别人的模型
刚开始,我们不会自创模型,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实际去运用别人总结的成熟的模型。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
不要一开始就怀疑别人的模型,也不要盲目的100%信任。
因为适合别人的不见得就适合自己,知道别人的模型,还要做到,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方知是否适合自己,从而才能有所取舍。
方法二:多总结适合自己的模型
我们模仿别人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为了超越别人,一味的模仿就会成为别人的影子,死板教条的运用会害了自己。
所以,总结适合自己的模型有两种途径:
一是在别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创新。
在使用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这个模型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针对它的优势可以用在哪些场景。
针对不足,利用别的模型来配合使用,这也是创新。
二是自创模型。
这个要求比较高一点,主要指在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把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提炼总结,最终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模型。
比如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框架来谋划自己的思路:
1、开场白
2、回顾总结亮点
3、总结存在的问题
4、当前的形势分析
5、下一步工作思路
6、下一步工作目标
7、下一步具体举措
8、结尾表态总结
方法三:不断实践升级自己的模型
我们总结模型不是为了花拳绣腿,总结模型、运用模型进行思考,目的是为了实践,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出成果、出好成果。
所以,一定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随着时间、空间、情形的变化,一定要随时检查自己的模型是否适合时宜,一旦发现有漏洞和不足,要正视问题和不足,对现有模型进行更新和升级,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场景。
OK,今天就更新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晚安。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支持一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