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感觉一般多会从腰部沿着骶尾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的后外侧,向足跟、足背放射性的疼痛。也会出现胀痛或者是针刺样的疼痛、抽筋样的疼痛,而且夜晚的时候是疼的最严重的,甚至能导致患者不能入睡以及入睡后发生疼醒的现象。而如果压迫的情况比较严重,可沿着坐骨神经方向,股部的后侧、正中向大腿,小腿放射甚至可以引起麻木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病理
将坐骨神经痛的大体来源首先分为:根性、丛性、及干性坐骨神经痛。同时,又由于坐骨神经受累部位及受累的直接与否,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坐骨神经痛,即:放射性、反射性、牵涉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01
根性坐骨神经痛(又称上段坐骨神经痛)
常见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神经根出口处软组织卡压炎症等症状。表现为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的麻木、疼痛、酸胀、怕冷等。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常表现为腰部、臀后部酸痛、大腿后侧及小腿前外侧至足背内侧、大拇指的痛、麻、酸、胀、冷等。而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常表现为腰部,臀后部的酸痛、麻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至小趾、足跟、足底的痛、麻、酸、胀、冷等。
02
丛性坐骨神经痛(又称中段坐骨神经痛)
是位于盆腔的骶丛受到压迫或刺激所致。表现为腰臀腿部、多部位、多节段、整个下肢前、后、外侧及足背内、外侧、足跟、足底的麻木疼痛、酸胀、怕冷等。
03
干性坐骨神经痛(又称下段坐骨神经痛)
主要是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处及以下的行径路线上受到压迫或刺激所致。
坐骨神经痛常见原因
01/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是压迫到神经根,而非坐骨神经。腰椎椎间盘突出不会压到坐骨神经,但会产生「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在对腰五骶一神经造成压迫以后,就会表现为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02/马尾肿瘤
肿瘤压迫腰骶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
03/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疼痛。
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04/腰骶神经根炎
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引起腰骶神经根炎症。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05/强直性脊柱炎
整个病程中,均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可出现干性或根性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呈双侧性,伴有腰背痛、骶髂部痛、椎旁肌广泛压痛是其特点。
06/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引起坐骨神经疼痛的原因:
梨状肌损伤可直接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关系发生变异,也可导致坐骨神经受压迫或刺激而产生梨状肌综合征
由于部分妇科疾患如盆腔卵巢或附件炎症,以及骶髂关节发生炎症时,也有可能波及梨状肌,影响通过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而发生相应的症状因此,梨状肌综合征是引起急慢性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疾病,女性尤其要重视。
坐骨神经痛康复治疗
(一)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方法
卧床休息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患者应该多休息,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药物治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但会对肝脏和肾脏会带来负担。
封闭和理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急性期可采用此方法,但是打封闭针,直接把药物注射到椎管内或神经根周围,局部麻醉以达到暂时止痛效果。
(二)坐骨神经痛的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也可服用消炎痛等非处方止痛药。
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
(三)坐骨神经的运动治疗
坐骨神经痛患者适当加强腰部和腿部功能的锻炼,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帮助尽快康复。但要注意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和缓,不要突然用力,或者一些大强度的动作都要避免。
俯卧向上抬高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也是麦肯基治疗里的一个主要方法。动作要领:要放松腰部、背部和臀部肌肉,保持动作2秒钟,然后慢慢下降到俯卧位,重复10次。
伸展梨状肌
仰卧位,屈右膝把左腿放到右大腿的位置,用双手抱住右大腿并慢慢拉向胸口,感觉到后大腿和臀部梨状肌有牵拉的感觉,保持这个动作10秒后放松,重复5次,左右替换练习。
仰卧抱膝
仰卧后抱起双膝,将膝盖压向胸口,保持10秒钟后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燕飞
俯卧在床上,用腹部接触床面,前面头部到胸部抬起,后面的双脚和膝盖抬离地面,双臂展开伸直,头部和脚步按照自己的情况尽量向上抬起,保持动作5到10秒钟,做5到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