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颗淡定心行走于人世间。
“非宁静而无以致远”,静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是大胸襟,大觉悟,非丝非竹而自恬愉,非烟非茗而自清芬。如何才能进入静的境界,那就是:不要轻易起心动念,常人和圣人有分别,完全是因为起心动念,万事万物呈现在心中时,寂静无我,当达到寂静无我的境界时,万事万物便呈现在心中。现实的快节奏生活,很难让人体会到寂静的清芬与恬愉,甚至会使人浮躁,浮躁往往不利于事情的发展,不如静下心来,默想生活的原味。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如此定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宁静作为一种内在功夫的知觉,它能够减去压在良知上面的一切包袱。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含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更具涵养和理智。
其实真的不需要急功近利,不如将心跳放慢,随青山绿水而舞,见鱼跃鸢飞而动。水流任急镜常静,花落随频意自闲,把心放在静处,荣辱得失,哪一样能左右自己?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心不动,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其实,心的本体,原本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有一颗清静、洒脱、无为的心,则很容易能找到快乐。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之所以有很多烦恼,并不是遭遇了很多不幸,而是自己的认知对生活存在片面性,心无力而已。在忙碌、纷扰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心中有青山绿水、有恬静自然,顺境逆境都能从容面对。静心即是净心,平常人想要静心的时候,习惯用理性去控制,结果却适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心不能随境而转,其实这时候,心已经开始动,开始转了。有意去寻找宁静,心已经不静了,真正的静心不是有意、刻意的去把握、控制,而是什么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内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不会因外界的一切变化所动而净化自身。
为什么人很难认清自己?主要是人的真心就像是被布满灰尘的镜子,不能清晰的照出事物原貌,真心没有显现出来。妄心就会影响人心,时时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心不动才能看清自己,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其实顺景逆境不过是一体两面,顺境得意,逆境失意,主要是受心有所往控制,有所往,就被一个东西控制住了,得不到解脱。真正的解脱在于心无所往,心不为动。不为外物牵绊,活出自我,心便能回归宁静。
静坐静思,不被外物所扰,坐禅,被意为静心的一种方式之一,独自坐在禅房之中,清爽而无事,煮一壶茶,点一炷香,闭上眼睛,不知不觉中,心变得宁静,神志清静,气息柔和稳定。人只有静下来,才能看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就好像波浪迭起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水底的一切,只有风平浪静之时,才能看清水下一样。静坐使人放松入静,排除杂念,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达到忘我境界。达到心灵的宁静实属不易,如果还要在宁静的境界里感悟人生,更是难上加难,当被静谧所吞没的时候,就能达到心如止水,如果能做到在宁静中感悟奔腾,就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心清净,便悠然自得,有了清净心,遇到失意之事能治之以忍,遇到快意之事能视之以淡,遇到荣宠之事能置之以让,遇到怨恨之事能安之以忍,遇到烦乱之事能处之以静,遇到悲忧之事能平之以稳。拥有一颗清净的心,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完全沉浸、专注当下所做的事情当中,用整个身心来解决面临的问题,而不是纠缠自我。清净心能提高人的人生境界,就像一粒种子,虽然外表看来微不足道,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抽空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心、意、识”自讼的状态就叫“心兵”,普通人心中随时都在打内战,如果妄念不生,止水澄波,心兵永息,自然天下太平。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一种活法,从容不动心,能够让你在车马喧嚣中多一分理性,在名利劳行中多一分清醒,在奔波挣扎中多一分尊严,在困顿坎坷中多一分主动。从容是处世泰然,是宠辱不惊,是以一颗平常心接受现实中的凝重、琐碎、磨难、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