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症,来这里,总有一个方法适合你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的选择,总能遇到那些让我们矛盾纠结,难以抉择的时刻。

小到买衣服是买百搭的米色还是彰显活力的浅绿色,大到要不要和这个人在一起过一生,当我们处于纠结,矛盾,瞻前顾后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也是最折磨人的时候。

我也曾“深受其害”,因为纠结而拉长选择的过程,然后不断地内耗自己。这真的太令人痛苦了。

其实做选择,并不困难,只是我们想太多却又想不到点子上,然后就掉进一个矛盾的死循环,受尽精神折磨。

在经历众多痛苦的轮回后,我终于“悟出”了这三个方法,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选择难题。请看下文,总有一个方法适合当下遇到选择困难的你。

理性思考

有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比如,考大学报志愿,比如要不要跳槽换公司,比如孩子去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可能对有的人来说,很快就选择了。但对有的人来说,可能因为一些条件限制,使得自己做选择会很困难。

这时候可以通过理性思考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尽快去做选择,缩短纠结的时间,减少内耗。

5why 分析法,很多人可能都听过。指的是对一个问题点,追问5次以上直到找到最根本的原因。通过不断地追问,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 找到自己纠结的点到底在哪里。

举个例子,要不要跳槽换公司?

1问自己为什么想到要跳槽?答案可能是钱少事多离家远,也可能是没有发展前景,工作氛围不舒适等等。

2问自己,既然这么多不舒服,为什么会纠结?答案可能是,担心老板不同意,担心找不到比这个薪水更高的工作,担心...无非就是一些心里顾虑

到这里,有了一些答案之后,试着去问问自己能否去解决。比如老板不同意是老板的事,不同意也不能限制员工离职的自由。比如担心找不到更好的职位,那就去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就奔着钱呢,还是先注重个人发展,慢慢提高个人价值。

3接下来可以问自己跳槽后要去哪个公司?这时候你可能会去思考要换什么样的公司,去重新寻找新的平台。

有了这些指引的时候,就要迅速去做,去执行。因为去做,就会有一个结果反馈给你。空想只会让自己无休止内耗,抱怨。

随着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答案会越来越清晰。其实我个人觉得,很多次追问到最后都会走向内心,变成一个灵魂拷问: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你又想做怎么样的人。

这个5WHY 分析法,帮助我们梳理了自己的思路,也在提醒我们去思考自己日日奔忙要追寻的意义是什么。

随机选择

有时候会有一些选择如A和B,它们都是可选项,没有明显的优劣对比,各有利弊,即使是弊处,影响也不会很大。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就随机选择一个就好了。以最快的速度做出选择,胜过内耗的矛盾与纠结。

这也是一个方法。每个人性格不同,看待选择的态度也会不同,有的人会随机做一个选择,然后朝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这样的人,不想耽于做选择的过程,只想快速进行到下一个阶段,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选择之后出现的任何情况自己都能够接受,能够兜底解决。

至少这样的方法不会让我们停留在因为选择困难而造成的内耗中。

感性放弃

我们是以群体而不是独居生活,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特别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人们会盲目从众,会坚持一些自己可能不是从本心出发要坚持的事情。

比如,作为女生,我的耳边可能会有这样一些声音,你得学会开车,考个驾照,你得会做几个拿手菜,你得考个正式编...。

除了这些耳边音,还可能会听到一些正能量建议:要坚持不吃垃圾食品,要健康饮食,晚上不要夜宵,晚上不要大鱼大肉,坚持每天早晨跑步...

听起来这些似乎都是合理的好的建议,却也会让有的人烦恼。他们会觉得这些建议很对,他们也想要管住自己,但实施起来却把自己搞得十分痛苦,我到底要不要坚持这样?我到底要不要学这个?

如果做这个选择让你很痛苦,那么大可以放弃,no big deal,没什么大不了。人生苦短,为什么要让自己一直正襟危坐,过得不爽呢?

那些别人认为对的事情,在我这里可以是另一种方式。我可以偶尔吃个垃圾食品,保证饮食中80%的健康饮食即可。

我可以偶尔晚上跟家人朋友聚个餐,之后多吃些蔬菜水果,频加锻炼。我可以一周健身三到五次,不必要每天早晨都起床跑步。

其实,有些事当你在犹豫要不要去做的时候,就说明这件事没那么重要。既然不那么重要,就不要花费时间去纠结和内耗自己。

比如,当你犹豫要不要和这个人结婚的时候,就停下来,适当暂停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想清楚到底想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而不是犹豫着犹豫着,被对方一步步推着迷迷糊糊走进婚姻。

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很多事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所以一定要快速走出这个循环,掌握住自己的方向。

读到这里,是否会觉得做选择也没那么难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限的条件下,我们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做选择时,无论是权衡利弊,还是随性而为,目的都不是为了停留在选择这件事上,而是通过选择高效地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愿你我都不再为做选择而困扰,而内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